我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抄写完最后一句话,又一遍地藏经的抄写已经完成,周施施把笔轻轻的搁在砚台上。 这时门外传来滴漏数声,衬得这夜无比安静。 是啊,这一日又将过去。 在一盏如豆灯光下,周施施整理完抄写的书卷,活动了一下臂膀,屋里四下无人,她便悄悄起身向门外走去。 这一年,太子已满十五岁,皇帝陛下便让太子和三皇子经常旁听朝政和军政大事,也允其偶尔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以这一年,太子常以请安的名义,入碧坤宫向母后商讨问题。 此时碧坤宫里东暖阁内,灯火通明。 陈尚宫如往常一样,入阁内侍候磨墨奉笔,四下宫人远远站开,守着宫门。是以廊下竟无人随侍。 周施施寻了个无人的阴影,便悄悄站住了,听屋里人说话。 暖阁的窗户纸上跳动着人影,太子明昭抱怨的声音低低的传出来:“我是储君,学习治理国事是应有之义,可是三弟又为何与我一同旁听参政?莫非父皇又作他想?” 皇后轻轻一笑:“我儿莫作是念。我高川林氏家族,数百年名门望族,世代簪缨之家,已经出了五代皇后,我林氏血统,比低贱的明伦母家高贵得多。你可是嫡长子,况且你出生那一年就已经被册立为太子,并大赦天下,这是何等的荣耀?” 皇后啜了一口茶又说:“朝野声望,礼法人心,门楣血统,都是站在你这一边的,我儿的地位稳如磐石,明伦没有任何胜算,你又何必自苦?大约你父皇,只是为了待你亲政后,扶持一个帮手罢了,皇家总需要一些旁支宗亲。” “而且”,皇后的声音突然显出几分狠戾:“我才是后宫之主,淑妃那个小贱人,我是不会让她有翻身的可能的,只要母后掌握后宫,前朝也翻不起浪来。” “嗯”,太子似是深为赞同,接着说道:“母后曾告知于我,吏部和礼部都是我外公家的传统势力范围,又说兵部也是站在我这一边的。但我总觉得,礼部和吏部的态度很不明确,而兵部的态度更为暧昧。” 皇后轻笑一声:“我儿切莫着急,吏部和礼部派系的官员,都是门阀世家,与我高川林氏世代联姻,一荣俱荣,他们天生是林氏太子的羽翼,这话没错,但是,他们只是太子羽翼,却并非天生是明昭太子的羽翼,你若想让羽翼得心应手,你可得自己去收服他们,或是威慑,或是交换,或是联姻,或是掌握,我儿可懂?” 明昭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至于兵部那帮拥兵自重的,历来以匡扶社稷自诩,只要你是正位者就必得他们支持,换句话说,谁是胜利者,他们就支持谁,这你可懂得?” 明昭又沉默半晌,又说:“兵者,天下权柄。兵部没有掌握,始终令人不安。最近北部边境异动频仍,大将军秦献章上书称大夏王室因老国王年迈不稳,推测老国王为了给储君扫清障碍,又为了借故除掉一些心怀异心的派系,故有可能犯边。希望朝廷早日筹备兵马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明昭问:“如若大夏犯边,父皇问我,如何应对,我该如何回答?” 皇后沉吟半晌,说:“秦献章领天下兵马,权柄太过集中,此时可是分权良机。” 明昭问:“如何分权?” 皇后不答,继续问道:“北朝储君是何等人物,你可曾探知一二?” 明昭轻笑一声:“北朝储君之争已久,化外之地,不识嫡长继承礼法,故此数个王子撕扯经年,近些年胜出者似是一个并无实力的妾生子,有何功绩所长一无可知,想来其父是为宠爱佞妾所致。” 他摇头浅笑,神色颇为不屑:“如此血统,可想而知,不会有什么威望,也不会有什么本事,难怪其父欲为其固权而兴兵。” 皇后的声音显得十分宽慰:“若是这样,按照秦献章的说法,北朝犯边,应是为了安定王室平稳交权的目的,那么北朝当不欲死战,大兵压境以示威慑弹压即可达到所求。且若是为了翦除某些派系,那更有可趁之机。” “母后的意思是?” “秦献章欲老成固守,而若是有一二良将取得战功,则可以大捷之功分取其兵权。汉元朔六年,嫖姚校尉领800精兵,随大军出征,然大军耗时良久无尺寸之功,唯嫖姚校尉领800精兵奇袭,取得全军唯一战果,一时名显天下,得封冠军侯。前朝旧例,可鉴今日之事。” 窗棂上的身影继续跳动,屋内陷入一片沉默。 忽然沉静的黑夜里响起急促的鼓点,马蹄声刺破了长夜,一路往天乾宫而去。 太子明昭一跃而出,奔进漆黑的夜里,也一径往天乾宫奔去了。 是北境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