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么个理儿!”二叔说道: “说真的,树茂就是再不听话,也是你大姑的孩子。 咱们对他的亲情是替代不了的。 孙丽红那个女孩子花了树茂的钱,又跟别人好,这不是骗咱们的钱吗! 那女孩子的品质不行! 虽然我劝树茂算了,可是你想啊,我心里能不生气吗? :。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在家歇两天,到学校去吧,我安排人带带你的财会,一边干一边学。 即使是边干边学的阶段,大哥给你的工资也比绣品厂的最高工资还高。 学得差不多了考个会计证。 在财务方面搞好了,以后大哥依靠你的地方多着呢!” 惠燕激动地站起来:“大哥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干,努力工作,决不会辜负大哥的期望!” “学习阶段发什么工资啊!”二叔说道: “现在她什么都不会,去了以后还得出个专人教她。 别说发工资,不收培训费就很好了。 其实我没好意思说,惠燕买了合同工,刚进厂的时候,厂里还收了八百块钱的培训费。 现在想想,八百块钱啊,大半年的工资了,他们培训了什么,绣品厂那活儿上手就能干。 我看那是变着法儿抠钱。 大仓,现在你妹妹跟着你干,就是给她解决了事业的问题。 她这刚去,你不用给工资。 等她什么时候学会了,拿到证了,你再给她发工资不迟。” 二叔这不是跟大侄子客气,他发自内心地是这么认为。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跟绣品厂一比,惠燕要是去她大哥的学校上班,工作体面不说,工资也比绣品厂高多了。 而且大仓安排专人教惠燕财会,不要培训费,二叔都觉得大仓亏了。 还有就是二叔现在已经明白过来,买合同工其实就是个坑,他对那花出去的一万零八百块钱耿耿于怀。 一万多块钱,按照惠燕在厂里的工资,她需要干将近十年才能挣回来。 现在去大仓的学校干,一分钱不用交,还有专人免费培训。 这样跟绣品厂比较起来,惠燕就是在她大哥的学校白干五年不要工资,都算是赚了。 何况她大哥怎么可能让妹妹白干五年呢? 惠燕在学校跟着学个一年半载的,只要拿个证,那时候再算是正式上班,才是公理公道的做法。 听二叔这么说,大仓正色道: “二叔,你比我们小辈见识多,肯定知道一句老俗话: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挣亲戚钱。 这些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老俗话,都是经过一代代人验证过的经验之谈。 因为如果你跟着亲戚干,亲戚会觉得你应该为了亲戚关系多干点,而你觉得因为亲戚关系,应该对你多照顾。 抱着这样的思想,干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对彼此失望,觉得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等到矛盾越积越深,没法再合作下去,从亲戚那里离开之后,这门亲戚从此就没法走了,成仇了! 按说惠燕是我妹妹,叔伯妹妹跟亲妹妹没什么区别,我们是一家人,应该不算亲戚关系。 但咱们现在毕竟是两家过日子,独立核算,各人过各人的日子,谁挣着的钱谁花。 这跟亲戚关系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要是按照那句老俗话的忠告的话,惠燕不该跟着我干。 但是,那句老俗话是在过去商品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田园经济为主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 也就是说,那句话适合于农业时代,但是不适合于商业时代。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从农业时代进入商业时代,在目前市场经济逐渐发达的情况下,那句老俗话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 因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了规则。 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一切资源最终都可以用钱来衡量,而不是用亲情,用亲戚关系去衡量。 只要定下了规则,每个人都在规则范围内做事,就不会产生期望值过高,然后达不到期望值而失望。 从而彼此怨恨的情况。 刚才我跟惠燕已经说了,只要她跟着我干,我就不再纯粹是她大哥,而是还有另一层关系,是她老板。 老板给她安排的任务,她必须要努力做好。 老板给她定好了多少钱的工资,以及有什么样的福利待遇,肯定就是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 她别想着大哥还能另外给她好处,我也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妹妹而让她给大哥义务劳动。 亲情是亲情,但在工作问题上,只谈工作和待遇,不谈亲情。 这样才不会因为跟着大哥干而影响我们兄妹的亲情。 这就是“账目清好弟兄”。 用咱们村里的话来说,叫“先说后不吵吵”! 规则说在头前,就不会出现事后不满,牢骚满腹的情况。 所以,惠燕跟着我干,我绝对不会亏待她,给她的待遇和工资肯定比其他员工高。 为什么要高呢? 因为她是我妹妹,不管什么事交给她我放心,而且她会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业来做。 所以要给高工资。 但是给多少,这个都要定好。 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