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后勤策划
“启奏殿下,孙传庭回信道:山西汾河自河津至绛州可行载重百石之船,绛州至平阳可行载重五十石之船,而介休至太原,则河水浅,泥沙多,须另造二十石小船方可通行!”洪承畴不由汇报道。 “哦?看样子这汾河倒要强于渭河!”张顺不由惊奇道。 渭河小船才能运两千斤,一手船不过载重十六石而已,而汾河上游至太原段犹能行载重二十石小船,情况要好上不少。 当然如此小的载运量,实际运输效率并不高。 但是哪怕再低,也比车拉马驼好上了许多倍。 以先前张顺改进的太平车为例,载重不过千余斤,却需要数头黄牛拖拽。 不但行动缓慢,而且连载重最小的小船都不如。 若是换成骡马,小车载重更是聊胜于无,而太平车又拖拽不动,依旧不成。 “行,这样吧!”张顺想了想,扭头对吕维祺道。 “吕先生,一会儿你替我草拟一个命令,让西安至黄河口处诸县,征调劳役,再把渭河疏浚一下!” “不用大动干戈,误了农时,尽量挖深河道,能行二十石小船即可!” “也行!”吕维祺想了想,不由点头道。 “下游诸县多是由河洛士子担任,一来也能放心使用,二来不虞走漏风声。” “不不不!”张顺闻言不由摆了摆手道,“堵不如疏!” “我这几天仔细想了,义军境内如此大动静,大明朝野不可能不得到一点风声。” “故而瞒是瞒不住了,只是虚虚实实,声东击西。” “往延安运送的粮草一概以赈灾的名义运去,这次疏通渭河则以修缮水利的名义进行。” “兵马大肆调动,便声称要夺取汉中,全据陕西。” “征调船只……征调船只就声称编练水师,嘿嘿!” 洪承畴和吕维祺听到这里,差点老血喷了除了。 编练水师?搁渭河这里编练水师,你糊弄鬼呢! “没关系,随便找个借口嘛,你们如果有更好的理由,也可以提。”张顺看这两位表情,哪里不知道他们如何心思,不由笑道。 好家伙,洪承畴和吕维祺闻言思索了半晌,还真没有更好的理由,只得依了张顺。 “殿下,臣是这般谋划!”洪承畴又继续汇报道。 “在洛河、渭河和黄河交口的三河口处设立转运站,建立粮库,专门转运往来粮草,此其一也。” “其次,分别在绛州、平阳、霍州、汾州介休、太原建立粮站。” “其中绛州、平阳、霍州和介休为转运站,太原为存储站。” “等太原城已下,义军一应供应皆自太原始。” “凡此一千二百里,皆走水路,其中损耗、费用不及陆运五分之一,节省钱粮无数。” “嗯,此策甚妙!”张顺点了点头道。 本来他率中路主力军攻打山西,就存着利于其水道的心思。 前世张顺在历史教科书上听说过泛舟之役,当年秦国曾经同样利用这渭河、黄河和汾河运输粮食。 没想到如今过了两千年,虽然沧海桑田,河道已经淤积严重,不复昔日之盛,依旧能勉强使用。 “那个……那个,其实舜王,臣倒还有一计!”吕维祺平时几乎不参与军机,这会儿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不由张口道。 “吕先生请讲!”张顺对他的尊重一如既往。 “平阳府乃是苏州府外,天下第二赋税大府,土地丰饶肥沃,人口众多。”吕维祺不由提道。 “若是义军占据平阳府以后,可以广设官吏,征发粮草、劳役。” “一则能够大大减轻粮草辎重运输之费,二则便于长治久安,拉拢士绅。” “哈哈,吕先生所言甚是,只是目前义军文官依旧不足,颇为为难。”张顺闻言笑了。 其实他也早有如此打算,只是义军之中人手亦是紧缺,也不知道究竟能够征收多少。 “绛州韩霖、泽州张慎言、窦庄张道俊皆是晋人,如何谓之无人?”吕维祺闻言不由笑道。 “言之有理!”听到吕维祺说到这里,张顺也笑了。 吕维祺话说的很委婉,但是张顺也听出来他的意思了。 以往以“紫金梁”王自用为首的义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以后,和盗贼无疑,彻底坏了名声,故而有可能影响张顺的名声。 与其如此,不由正好抽调张顺麾下山西籍官员,以便展开“统战”工作。 原本张顺听了张都督的建议以后,还打算让他跟随自己,迫不得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