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那年股市的疯狂 上
叶华荣、王欣妍两人步行向云咸街8号的远东证券交易所走去,兰桂坊的吉祥馄饨距离远东会直线距离不到150米,绕路也只有400米左右,距离那是一个近。 香江的证券交易市场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二战结束后,香江经纪商会和香江股份商会于1947年合并成为香江证券交易所,也就是香江会。 1969年之前,香江只有这一家证券交易所,当然是由英国人管理的交易所,上市公司也多属英资企业,大概也只有60多家上市公司。 香江会的封闭性很强,股票交易以英语进行,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条件十分严格,一些小型企业和华资企业很难在香江会上市。 六十年代初,香江爆发了地产危机和金融危机,1967年又遇上特殊事情,股市又经历了暴跌,恒生指数一度跌到56点。 虽然遇到了不少危机,但是整个六十年代香江的经济依旧在快速发展,不少华资企业希望上市募集资金,但是却被香江会拒绝而无法成事。 李兆福联同香江不少有头有脸金融人士创办远东交易所,1969年12月17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华人行的远东会正式开业,开业首日成交额达211万港币,而香江会则为456万港币。 远东会的成立,打破了英资对证券市场垄断,不少华资公司纷纷在远东会上市,开业头一年,远东会的股票成交额已达到29.96亿港币,股市总成交额中占49.5%,一年时间与香江会平分春色,很快总成交额便超越香江会。 远东会的上市门槛远远低于香江会,华资企业掀起了上市的热潮,证券交易所赚钱的门道有很多,也存在不少内幕交易,远东会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些达不到上市条件的公司,只要把招股书做的漂亮些,再贿赂下远东会高层,也能轻而易举上市募集资金。 证券交易所差不多就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行业,一张经纪牌照被炒到数百万,就是不算那些灰色的收入,交易所每天的手续费都是一只下金蛋的老母鸡。 于是,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胡汉辉创办的金银会于1971年3月15日开业,区议员陈普芬创办的九龙会于1972年1月5日开业,当时有十几家证券交易所正在筹办。 香江一共就这么大的地方,港府想来采取都是不干预的自由经济政策,可是也顶不住成立这么多证券交易所,于是叫停了那些筹办中的交易所,四会并存的局面正式形成。 1969年,香江股市全年成交量是25.45亿港币;1970年,股市全年成交量是59.88亿港币;1971年,股市全年成交量是147.93亿港币;1972年,股市全年成交量是437.57亿港币;1973年,第一季度股市成交量是284.85亿港币。 要知道1969年全年才成交了25.45亿港币,这才过去短短的三年时间,1973年一个季度成交量达到284.85亿港币,放眼全球也是无法超越的神话。 六十年代末,香江经济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远东会的成立,华资公司纷纷在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神秘的股票证券市场展现在所有市民眼前,炒股也不再是英国人的专属。 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香江的房价也开始了极速增长,市民财富却在不断贬值,股市则成为投资及资产增值的最佳理财手段,总能跑赢银行的存款利息吧。 全民炒股的转折点发生在1972年,美国总统年初访问京城之后,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小弟都在同一年建交,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香江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 1972年,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先后上市,股市火爆程度自不用提。 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价是1港币,上市的当天以五六港币收盘,抢银行有这么赚钱吗?放高利贷有这么省心吗?卖白面有这么暴利吗? 普通市民一年累死累活也赚不了一万港币,而所有积蓄投入到股市中,一天的涨幅可能就是十数年的收入,不炒股那不是脑残吗。 数十万人辞掉工作全职炒股,庙里念经的和尚和尼姑、卖菜的七十岁阿婆都炒股,恐怕只有那些婴幼儿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东西。 股民的账面身家暴涨,于是开始了“鲍鱼煲粥”、“鱼翅捞饭”、“龙虾早餐”、“老鼠斑鱼蛋”、“白兰地漱口”、“用大牛点烟”生活,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只要股票,不要钞票”,在股市大牛市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市民一窝蜂地抢购股票,谁还有心思搬砖挣钱,谁不想当人上人。 自己辛辛苦苦上了一天班,正在考虑车仔面要不要加荷包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