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请柬
“太子失德咳咳咳我想改立魏王为太子,由皇后垂帘,四位大学士辅政。”
周帝一边咳嗽,一边说出了足以让朝廷震动的决定。
“无论是谁登基,短期内都没有安定天下的本事咳咳需要四位大学士辅佐,魏王年幼,四位大学士的意见反而更能听得进去。”
至于四位大学士会不会专擅掌权
周帝一来对首辅于延益的品行信得过,而来四人相互牵制,任何人想要专权都做不到。
而且以四人之才,也能顺利渡过这因为皇位更替的动荡时期,压制幽州的赵王。
即便是四人真的联手想要架空天子,但是太后为天子生母,不会眼看着四人如此行事。
同样的,如果太后想要专权,四位辅政大臣同样会站出来反对。
算是考虑的极为周全,把制衡之术玩到极致了
“清源你以为如何”
杨清源有点尴尬,这么大事,这么草率地问我吗
他当然是想要自己的弟子小十三继位啊
但是现在的十三没有任何继位的理论基础,论嫡论长都轮不到十三啊
“你一定在想我咳咳咳为什么不选楚王,却选楚王的同胞弟弟魏王吧”
并不是啊不过,其实周帝的想法杨清源大致能理解。
“魏王年纪尚幼,智慧聪颖,宅心仁厚,必然会善待他的皇兄。太子以皇兄之尊自然得以自保。”
“而楚王是魏王一母同胞的哥哥,又有皇后在,自然也能够富贵平安,安享永年。”
周帝不仅仅是在顾全朝廷的大局,也在作为一个父亲考量。
对于周帝的看法,杨清源不以为然。
当年太宗文皇帝也抱着和周帝同样的看法,将皇位传给了年纪较小,性情敦厚的晋王李治。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诸皇子都能活下来了。
但是在太宗文皇帝驾崩于贞观二十三年,永徽三年,魏王李泰郁郁而终,中间相隔不过三年。
永徽四年,天性英武贤德,英果类太宗的吴王李恪被诬陷企图谋反,同年被杀。
同年蜀王李愔受牵连,被废为庶人并流放。
文皇帝想要保住的儿子,一个都没有保住。
周帝现在的想法,包括现在的形势,与文皇帝之时都极为类似。
但是周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清源也不能反对啊
这句话不仅仅是周帝在和杨清源商量,也是周帝的一个保证。
保证皇位不会传给太子,杨清源可以安心地离开京城去办差。
秦皇秘藏现世,让周帝看见了生的希望。
传闻秦皇一世的皇陵之中有长生不老药留存,若是此物真的存在,那么周帝说不定还能有救。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即便是周帝这般人物,依旧看不透生死,想要搏上一搏
但是若是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前秦的一世皇帝,又如何会死
“天策军的麟符,延益说还在你的手中,那就暂时不用咳咳咳不用交还御马监了,由你执掌,我是放心的,必要时可以调动兵马协助你行事务必找到秦皇秘藏”
杨清源看到了周帝眼中的恳求之意,还是答应了下来。
其实他留在京中也没有什么意义,周帝的传位之心已定,魏王于情于理,都比十三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现在这种情况下,杨清源如果硬要助十三登基,那就只剩起兵谋反了
周帝之所以将杨清源召回京城,就是为了告诉杨清源一个答案太子朱瞻坤不会继承皇位。
如果不告诉杨清源这个答案,杨清源是绝对不会安心在这个时间点外出寻找秦皇秘藏的。
这就是周帝连夜传召杨清源的最大目的。
如果能够活着,谁愿意死呢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九五之尊呢
而从杨清源的角度,他也得到了一个答案,虽然不是最优解,但是也合格了
毕竟世间之事,并非都以他的意志转移和改变。
政治就是一种斗争和妥协的艺术,在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此次的深宫夜话,谈到这里,其实已经足够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不需要说的太明白。
杨清源刚打算要告辞退下,却发现周帝仍然拉着他的手,然后颤颤巍巍地从身旁拿出了一个盒子。
“好孩子委屈你了我时日无多,可能无法见到你的大婚之日了,这算是提前送你的新婚之礼”
这一刻的周帝似乎连精神都好了许多,却看得杨清源格外揪心
这种精神并不是什么好事,回光返照,时日无多。
周帝是不是好皇帝,青史自有公论。
但是对于杨清源,他确实有着父辈般的慈爱。
从杨清源中榜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