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石碑
秦寿说道“你现在的粮食,要么是世家,要么是粮商手里,他们屯粮的目的无非也就是名和利。我们先说利,当长安的粮价涨到了很高的价格,而且市场粮食一直很充足的情况下,你说那些粮商能不能忍住一直不卖这个粮陛下再来个给商人家子弟们给予科考资格的恩典的话,有钱又有名,这谁忍得住”
“只要粮商们先出手一些粮食了,价格低了,世家们还能坐得住世家们最在乎什么名他们世家能传承千年立足于天地间,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们在天下人心里的名声。”
“陛下在把粮食价格打下来以后,回头也可以诏令世家们捐赠粮食,并且了刻着在石碑上,以显世家尊荣,勒石其为国为民之功,还要用大唐文字,突厥文字,西域文字一起写上去,昭告天下世人,这些世家们的德行家风”
“再加上粮商们出手,大唐的粮食总是够缓解一阵子的了吧看到粮商们一个劲的在那赚钱,你觉得那些世家们再想让陛下低头,还能抵得住眼前的利益吗再加上陛下也已经施恩了。”
“市场上的粮食一旦多了起来了,这个粮价不就下跌回来了吗”秦寿分析道。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一听,瞬间恍然大悟,这些人不就是想着大赚一笔,待价而沽的吗
而给他们一点价格,把粮食全部放回到朝廷手里,那么话语权就在他们这边了。
一旦得到了足够的利益了,也看到了市场的饱和,肯定会趁高价卖出,他们肯定也担心粮食在最高点还一直充足,粮食就是在最高价了,再不卖回头就卖不出去好价格了,谁还会抓着那批粮食不撒手。
粮商出手了,那么世家们又能坐住多久呢
b
“要是这几个世家联合起来都不捐怎么办”
李二问道,最怕就是他们又抱作一团,同气连枝,大家都不鸟他,那这些又有什么用让他一个人唱独角戏,那他多尴尬啊
“无中生有啊。陛下勉强找个看的顺眼的,陛下说他捐了,再赏个不上不下的官位。他不捐,好意思吗而且要是不捐,这就是欺君了”秦寿说道。
官位也给了,让你捐点粮食你不愿意
不好好治你一下怎么行正好就拿着你发火泄泄火气
杀鸡儆猴给其他几家看
但是这好像是强买强卖啊
不过看着也不是不管用啊
一家捐了,其他六家也不得不捐,大家都是五姓七宗世家,到了我们这,就要被你一家踩在脚下
而且这些世家们要说真的能够同气连枝,沆溪一气,团结一致,这都是假的
是因为利益使得他们必须要这样
可要是如果站着在利益的对立面了那谁就算是不想争个高低,也不想做最后那个
以不要脸的办法来治这些不要脸,是最好的办法了。
李世民等人都是聪明人,这一番话下来,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瞬间恍然大悟。
厉害啊我儿
阳谋啊
和世家们直接正面对刚,短兵相接。
就直接清楚明了的想要你们手里的钱粮,而且还不想还,还要端着架子叫你们给
看你们怎么办
你们要是不给
那好办,我就让天底下的人来看看你们这偌大的一个世家居然这样
b
当然了这个办法也确实是不要脸,世家的钱粮是世家的,你大唐天下有事你来人家这打秋风做什么你怎么能逼迫人家强行捐钱呢你凭什么有什么资格是朝廷就可以这么做的了吗
人家世家现在也没有犯法,你们凭什么这么做
但是大唐的李世民还真的是有这个资格的
在雍正朝的历朝历代的帝王之前,都有这样的资格要求世家和商户们强制在国难的时候捐赠钱粮。
囚为在历史上,雍正改革“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些政策之前,这些世家们是根本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和钱粮,更不需要去服兵役和徭役的,商户们也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钱粮来免服徭役和兵役,而且商人们的税率极其地下。
大量的赋税全部都加在了赖以土地生存的农户百姓们的身上,大唐的国库的主要收入,也都是从这些种田种地的百姓们身上收取的,而占据了大量良田和财富的世家和商户们却不需要缴纳多少赋税和服徭役。
国家的民力,财力重担全部都压垮在这些辛苦劳动的百姓们身上了。
世家们的财富和商户们的财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收割了百姓们的,所以,李世民如果真的要求世家们,商户们强制捐赠钱粮,是必要的
再加上李世民是一代明君,继位以来,各地天灾人不断,也多次下令减免赋税
这就导致现在国库的收入这几年来都是入不敷出的,所以现在国库里面想要拿点钱出来賑灾,都要思前想后,都要斟酌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