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文武分立
崔十一娘好奇的打量着骂骂咧咧的丈夫,这个模样的李善她还从来没见识过呢,主位上的朱氏听得不耐烦了,柳眉倒竖训斥道“食不语,寝不语。”
李善今天一肚子气呢,条件反射的反驳道“寝不语上古圣贤亦未必能为之,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说梦话”
“就算是食不语,咱家也没”
说到这,看见母亲已经将筷子放下了,李善话锋一转,“母亲说的是,孩儿闭嘴。”
崔十一娘无语的看着怂了的夫君,真是个记吃不记打的货她早就看明白了,能管得住李善的只有两个人,一個是管大事的平阳公主,另一个是管小事的阿家。
嘴上不再絮叨,但李善心里却在发狠,你李渊既然不要脸在先,那就不要怪我这个穿越者让你吃个苦头了
不管齐王、封伦、杨文干到底要做什么李善很确定一点,他们的目标要么是李世民要么是李渊。
考虑到裴世矩并不知情,所以齐王的第一目标很可能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不然就算成功的击杀了李世民,难道李渊会舍弃虽然不孝但至少有能力的太子,而选择愚蠢而狠毒的齐王吗
到时候只可能是李建成坐收渔人之利封伦既然敢与齐王密谋,就不会傻到干这种事。
李善放下碗筷,不禁浮想联翩,李渊你不厚道在先,就不要怪我了。
留了崔十一娘与母亲叙话,李善起身去了前院,凌敬与苏定方已经到了,刚刚坐定,凌敬就用很平静的语气提醒李善今日皇城各衙中已有闲言碎语,魏嗣王李怀仁喜武厌文。
李善忍不住啐骂了句,却惹得凌敬投来一个警告的眼神这才想起来,在这方面凌敬与房玄龄、魏征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
其实关键不在于流言蜚语指责自己喜武厌文,关键在于一旦自己将文臣列入名单那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文武分立的局面。
凌敬板着脸说“殿下带话过来,不可贸然行事。”
“嗯。”
看李善心不在焉的模样,凌敬加重了语气,“此事看似简单,但实则非同小可,你不可随意处置。”
李善这次抬起头看了眼凌敬,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及对将来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就算是李渊、李世民以及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人杰也想不到,猜不到的因为这是穿越者纵观历史才能有的感悟。
苏定方对这些不太擅长,只是旁观了今日的拜师礼,迟疑道“裴寂曾有河东大败,若是上榜,那凌烟阁还有何意义”
李善嗤笑了声,“裴寂虽然一手葬送河东战事,但却是太原元谋功臣榜中仅次于秦王的功臣,更与陛下乃是数十年交情。”
凌敬看李善神色晦暗难明,不由得有些担心,“怀仁可有定计”
“山人自有妙计。”李善咧嘴一笑,“既然陛下那做臣子的也只能胡搅蛮缠了。”
“你要作甚”
“放心吧。”
“名单拟定了”
李善摸了摸短须,“没有,等明早吧。”
凌敬皱着眉头,“卢国公不过戏言,怀仁不可贸然。”
其实程咬金替李善拟定的那份名单,还真是个主意,只不过后遗症稍微有点重李渊再体谅李善,在明面上若无其事,背地里也不可能不忌惮一二。
即使李渊只是应下了李善、苏定方、薛万彻、李道玄、张仲坚等将,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善除非真的做个富家翁,不然李世民不可能不忌惮。
这种蠢事,李善是不会做的,他微微摇头将话题扯开,聊了几句后将苏定方、凌敬送走,自己一个人久久的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他想了很多很多,觉得历史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总会将责任丢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总会让那个人有着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和原因。
李善有些悲哀的在心里想,历史上一直到北宋年间才有明确的文武百官泾渭分明,导火索是因为五代十国期间,武力泛滥不受制约给天下带来的伤害所导致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固皇权他的前辈都是武将叛乱政变上位的,就连他自己也是抢了孤儿寡母的天下。
所以赵匡胤才会先跟那帮老兄弟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然后不遗余力的大力打压武将的地位,而他的继任者也遵循这条路,至于文臣更是欢欣鼓舞。
以至于几十年后,韩琦斩杀狄青的部将,用嘲讽的语气说出那句流传了千年的话,“东华门外簪花唱名方为好男儿”。
看似是五代十国的残酷以及赵匡胤的个人选择导致了文武分立,但真正本质的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集权所导致的。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文武分立不可怕,但随之而来的以文驭武就不可能避免这同样也是中央集权的必然性所导致的。
在唐朝的中后期,实际上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那些大权在握的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