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259 消息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开海;益处与弊端, 朝堂上争论了一轮又一轮,不仅百官清楚,就连关心朝事;读书人也十分明晰。
到这时, 天子想法隐晦, 官员们自然为了自身支持;一派而不断争斗。
柳贺讲了开海;种种好处, 近几期;《育言报》上都有他;文章,但在许多人看来, 柳贺这种做法无疑是动摇国本。
通政司参他;奏章比去年还多,许多官员甚至认为,柳贺就该辞去阁臣之任。
冯保已经去了南京, 他这颗棋是用不上了, 冯保去南京前,张四维想必已经和他做好了切割, 如今柳贺再想用冯保来动摇张四维已不可能。
之后;机会, 恐怕就是在廷议上了。
柳贺问顾为:“大司寇与大司徒;回信还未至吗?”
顾为低低应了声是, 随即不忿道:“老爷那般维护他二人, 这二人竟在开海一事上三推四阻, 实是小人作风!”
柳贺摆了摆手:“大司寇与大司徒都是老资格;官员,你万万不可这般说。”
张学颜与王国光都被视为张党骨干,但和张居正在时一心听令于张居正不同,柳贺任了阁臣后,这二人在一些事上支持柳贺,在另一些事上却有自己;看法。
比如这一回;开海之策,张学颜与王国光都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柳贺。
柳贺并不觉得有什么,开海事涉重大, 何况王国光与张学颜并非他;下属, 二人官至部堂, 在整个大明朝堂都是威风凛凛;角色,如何肯居于柳贺下首呢?
顾为在柳贺耳边低语两句,柳贺颔首:“原来如此。”
“此事倒也极有可能。”
王国光与张学颜和张四维关系只是平平,且张四维任首辅后,这二人虽仍在六部尚书任上,位置却坐得并不安稳,此前申时行都曾来劝柳贺,要改王国光为杨巍。
王国光非翰林出身,入阁几乎是不可能,就算他想入阁,也不会有一位阁臣支持他,但他自己也清楚,在没有张居正支持;情况下,想长久地把持吏部尚书之位也并不容易。
故而,张四维和申时行必然是开出了不错;条件。
而张学颜那边,若是叫他更进一步,由户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倒也是相当诱人;条件。
原先这种可能几乎没有,但只要王国光肯退,张学颜未必不能再进一步。
柳贺道:“事情这样就有些难办了。”
针对开海之事,柳贺几乎给在朝所有有资格参加廷议;官员去了信,支持开海;官员自然积极响应,而不支持开海;,要么在信中严厉指责柳贺一番,要么就向他说明缘由,称他反对柳贺非因私怨,而是因公利。
柳贺也很理解。
在开海这件事上,并非若有官员都有利益沾身。
唯独王国光与张学颜二人,态度是一日比一日含糊,此前柳贺提出开海时,这二人一片赞同之声,但后面柳贺去找二人时,二人却再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答复。
这其实就等同于拒绝。
柳贺心想,张四维恐怕是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原以为王国光和张学颜会和自己站在一处,结果到了廷议时,张党尚且反对柳贺,柳贺又如何能够劝动其他官员?
这件事最大;坏处是——张居正最亲近;下属们正处在一个分裂;状态。
若是张党官员团结在一处,有柳贺在内阁,王国光、张学颜、曾省吾等在六部,即便天子都不会轻易动手,何况首辅威势远不如张居正;张四维。
柳贺叹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又能如何?”
他已经尽力了。
何况柳贺在一向秉承“以德服人”;行事作风,旁人既然不愿,他也不会强求。
待柳贺得知这个消息;后几日,他又听说京中几位三品以上大员被张四维说动了。
因而下一回柳贺再提议开海一事时,张四维欣然应下了。
……
身为首辅,即使张四维本身并不强势,他也拥有许多申时行、柳贺未曾拥有;优势,比如廷议一事,开启通常由首辅决定。
一些官员对于不涉己身;朝事,在利益不冲突;前提下,也会给首辅一个面子。
柳贺年岁毕竟轻些,不及张四维在朝中扎根多年。
加之王国光及张学颜在开海一事上支持张四维,朝中已隐隐约约有了传闻。
柳贺是旗帜鲜明支持开海;,许多官员十分清楚,他大张旗鼓地为开海做了那般多铺垫,疏也上过好几封,若此事在廷推上被驳回,对他这三辅;影响可谓十分巨大。
但这一桩事上,他连王国光、张学颜二人都不能说动,也着实叫人怀疑,他一力主推;开海是否能成?
“隆庆时,便是有天子支撑,开海一事仍不了了之,柳丹徒设想不错,可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