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佛山之行三
伙计引着他们穿过中间的过厅,只见大院子里是三排两层的长楼,楼与楼之间设有通道,风雨无阻。一间间的房间按楼层排列,整整齐齐。这种新奇的结构让杨世祥啧啧称奇,对刘三和黄天宇来说却并不新鲜――想来这图纸多半是建筑公司的某人设计的。 所谓的天字号房,也就是上房,专门设在最后的一栋楼里。全部是套房,不但有卧室,还附带供佣人休息的下房。窗户很大,照明充分。卧室里的家具铺陈以本时空的标准来说堪称舒适卫生。 高弟和同来的陈同,放下行李就忙着铺设铺盖――本时空的客栈是不提供卧具的,一律客人自备。伙计忙前忙后,送来洗脸热水,又沏了茶来。一面就跟他们搭话,问问来踪去迹。刘三也敷衍一番,等几个人洗完脸喝茶休息的时候,又拿来烛台和蜡烛,问他晚饭怎么吃? “晚饭由店里安排就是,”刘三拿出一小块银子,总在二钱上下,“酒菜都在内了。” “是,小的这就去安排!” “不忙,先取几个下酒的碟子,几壶黄酒到屋子里来。这附近可有澡堂?” “有,有,本店就附设澡堂,人少,水干净。你老带着钥匙牌去就是,不另收钱。” 刘三一行人坐了好几天船,风尘仆仆。身心俱疲。听说客栈附设澡堂,便一起去洗澡。洗完澡回来,时候尚早。刘三知道高弟是广州人,便放他二人假,让去城里逛逛。 三个人心情颇为悠闲,叫伙计要了八个碟子小菜,一壶黄酒,慢慢喝着。聊些药业上的事情,说到药市的事情,杨世祥少年时候和父亲去过一次祁州药市,便把其中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 祁州药市,也就是本时空的河北安国县,本身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更不是药材的生产基地,但是全国的各处药商,都以此地作为药材的交易中心。自宋代以来就有药市的雏形,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形成长江以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到清代发展的极盛,相沿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说奇怪也不奇怪,”杨世祥道,“祁州乃是‘药王’的诞生地,大伙都说药王的故乡,特别灵验。药材不到祁州,没有药味;药材无味或者味薄的,一到祁州,即行浓厚。” 刘三心想原来还有这种说法,杨世祥接着道:“祁州药市上,各路药商云集,南北药材,无不齐备,真是蔚为壮观,”他感叹着摇着头,“光市面上帮忙拉纤的‘牙人’,就有上千!药商有十三帮,光一个京师帮,来药市交易的就有字号三百多家。” “京师帮是什么?” 杨世祥解释说:因为各地来交易的客商多,为了调解各地客商的纠纷和其他对外事宜,各地药商按照地域组合成各帮,帮数常有变化,常年存在的,有所谓“十三帮”。各有不同的经营项目。比如山东帮专卖全蝎、阿胶、瓜萎和丹皮;山西帮专卖羚羊角、枸杞、西贝母、款冬花、小茴香等等。要买什么货色,直接找各帮药商,基本上一拿一准。十分方便, 刘三被他说得心痒难挠,这等壮观的地方,里面又有多少自己只听说过没见过的药材?这简直就是学中药的人的圣地了。只是眼下皇太极就要来扫荡,河北一时半会去不得,只好按奈住自己的急迫心情。 “早先家父刚到临高开店的时候,也去过几次药市,后来就不去了。整个琼州府,也没有哪家店能去药市――”说着他又叹了口气,感觉十分的落寂。 黄天宇见气氛不好,转而聊起了到佛山能淘到什么好货的话题。他的公开身份是行商,准备到佛山贩运些货物。 “佛山号称天下四大名镇,好东西不少,”杨世祥道,“最有名的无外乎:陶瓷、响云纱、铜器。” 陶瓷和丝绸业黄天宇是知道的,铜器却是第一次听说,细加打听,原来佛山还是个以铸造出名的地方,铜器铸造非常发达,两广福建,远至南直隶,铜佛像、铜香炉之类的东西大多是在这里铸造的。而且这里还大量铸造铜铁大炮。 铸造业发达,铸造工人也不会少。黄天宇决定这次除了要搞到一些陶瓷工人之外,铸造工人也得弄一批――工能委正缺这样的土著技工。 杨世祥说,其实除了这些,佛山的中药行业也很发达,知名的大药材铺就有七八家,也制售不少中成药。刘三决定到时候每样都买些回来,供应临床试试看。真正有效的,不管怎么巧取豪夺也得把配方搞到手。 正说着话,只见门帘一掀,随即有人问道:“老爷!听个曲吧?” 说话的声音倒还清脆,只有有些广东人说官话的拗口。刘三抬眼一看,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女,手里拿着牙板,绿袄撒花裙,腰系丝绦。梳着个“抛家髻”,眼睛不大,顾盼之间,娇韵欲流,颇有勾人之处。 身后跟着个半老妇人,手里拿着折扇。 黄天宇不耐烦道:“不要,不要。” “逆旅行途,寻个乐子有何妨。”杨世祥看来对此颇为老道,把手一招,“过来!” 少女嫣然一笑,向身后的老妇摆一摆手,一个人走了进来,请个安:“敢问老爷怎么称呼?” “我姓杨。”王有龄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书翠。”书翠又请了个安,一双灵活的眼珠,在三个男人脸上绕了一下,低下头去,把眼帘垂了下来,只见长长的睫毛不住跳运。这未免娇痴有情的神态,让几个人都是心中一动。 还是刘三比较摆得开:“既然来了,就唱几个曲子吧。” “是,不知道老爷喜欢听什么?” 刘三和黄天宇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