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卷,卷死这群昏君
先回家丁忧,此是大节,若是被人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这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卢象升听了这话皱眉,孙传庭道:“不过卢兄说的也是,目前国事艰难,卢兄大才,正是报国之时,现在要是离开三年,恐怕……” 孙传庭没说下去,洪承畴微微皱眉道:“是啊,国事艰难,确实离不开卢兄,这样,卢兄,你该奔丧奔丧,料理好伯父的葬礼,至于其他,我跟孙兄想办法动用朝内的关系,看看能不能帮卢兄夺情。” 夺情,听了这话卢象升眼睛稍微一亮。 夺情在明朝并不少见,很多大臣都有过类似的事情,所谓夺情就是皇帝以君王的名义,说国家需要你,允许你不守孝三年,这样你就可以继续担任官职了。 比如万历之师,张居正就被皇帝夺过情,继续担任他的内阁首辅。 卢象升这种情况其实是符合夺情的,毕竟鞑子扣边在即,卢象升当以守土为职责,因此洪承畴才决定动用朝廷关系,帮助卢象升夺情,继续担任官职。 不过这可能还需要一点契机,比如鞑子扣关,不然朝廷内的阻碍不小,比如杨嗣昌,这家伙就跟卢象升很不对付。 他俩其实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他们主要的矛盾是政见不合。 卢象升是铁杆的鹰派,杨嗣昌属于求和派的,当然这都是对满洲鞑子的态度。 卢象升的态度是,鞑子只要敢来犯边,咱们就干他,无论生死,豁出命也要干他。 而杨嗣昌则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鞑子不过是外族之霍乱,他不就是喜欢抢东西吗?让他抢呗,抢点东西他就回去了,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挂齿,大明地大物博差他那点东西吗,甚至杨嗣昌觉得都可以给他送点东西,先安抚一下。 咱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农民起义军,咱们现在应该集中火力把农民军彻底消灭,攘外必先安内吗? 不要以为这政见不合是小事,政见不合在官场上那是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都大得多的一件事,那是真的不死不休啊。 因为如果你证明你对了,那我的政治理想就彻底没了,这无疑等于宣判一个权臣死刑了。 这就好像宋时岳飞与秦桧,或者说是岳飞与宋高宗,岳飞为什么死的那么惨,就因为要迎接徽钦二帝? 这只是表象原因,其实主要原因是岳飞与宋高宗的政见已经不合了,如果认真看一下宋高宗那段历史时间的表现,就会发现宋高宗心中是想要主和的,因为当时岳飞出征耗费奇大,这已经影响到宋高宗的治理了。 因此宋高宗才想让岳飞回来,咱们缓一缓,继续过太平盛世呗。 结果岳飞那是赤裸裸的主战派,对宋高宗的主和十分不同意,于是一道金牌,两道金牌…… 一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其实从这十二道金牌你就可以看出宋高宗为何要杀岳飞了,一个跟自己政见不合的人,还不听话,手里还有那么多人马,连发十一道金牌都不回来,那是根本没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啊。 咱们先不管宋高宗的想法是否对,假设你是宋高宗,你手下一员大将跟你意见不合,而且还不听你话,并且手握重兵,你应该怎么办? 不杀?假如有一天他反过来要干掉自己怎么办? 这件事放在别的朝代,第一道金牌出去,你不回来,那就是抗旨不遵,杀了一点毛病也没有。 但是这件事从历史的浪潮来看,宋高宗的出发点是错的,所以尽管站在他的角度他应该杀岳飞,可是站在天下的角度上来说,岳飞杀错了。 而且不得不说岳飞是英雄,这事若是放在李朝生身上,李朝生打死也不会回去啊,不如趁机就造反的了。 因此岳飞是英雄,李朝生是枭雄,枭雄是应该不被道德束缚的,就如枭雄代表人物曹孟德,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卢象升走了,李朝生亲自送走的,临走之前卢象升做出了一个跟洪承畴相似的决定,那就是把他攒的一些家底全都给了李朝生,不过他比洪承畴厚道,他说这些东西如果他能被夺情,就会派人来取,若是不能,就希望李朝生把这些东西送给归化城的将士们,让他们替他杀一杀鞑子。 反正只要这批东西最后是用在消灭鞑子上,他就死而无憾了。 不得不说卢象升身上是有一些悲情色彩的,李朝生答应了卢象升,并且李朝生答应卢象升,如果鞑子想要从宣大入侵大明的话,归化城的将士决定不会无动于衷,别的不行,袭扰他们后勤补给,拖慢他们的脚步,还是能做到的。 卢象升听后对李朝生是千恩万谢,李朝生看着有些萧索的卢象升,也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说了一句,保重。 送走了卢象升,洪承畴也走了,他要到辽东上任,只剩下孙传庭,孙传庭说他不日就要赶往湖北,朝廷对张献忠不放心,需要他前去镇守,至于他这个陕西巡抚,算了吧,听听也就是了,现在陕西还需要巡抚吗,只要一个县尊就够了。 对此李朝生还是笑呵呵的说:“孙大人此言诛心啊。” 不过孙传庭却没有搭理李朝生,诛心,算啥你敢做,还不敢认了? 当然李朝生也就开个玩笑,他对此还是很了解的,而孙传庭也没在意,现在李朝生几乎已经半公开化独立了,除了对朝廷划算恭敬,其余朝廷想要派一兵一卒进入陕西境内执政都不可能,李朝生现在才是真正的陕西王。 孙传庭知道如果天下不再大乱,那么李朝生可能就是朝廷内部最大的敌人,可是就算如此孙传庭也要与李朝生合作,这就是所谓的与虎谋皮。 送走了这些来给李朝生贺喜新婚的人,李朝生伸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