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半载天子
弘昌十八年。 兼永兴一年。 永兴帝任用奸臣,贪墨军饷,引发哗变围攻皇城。 幽禁冷宫的废太子朱宪,联手仁人志士,入上阳宫觐见。 张正阳言辞恳切:“陛下,为了国朝安稳,老臣斗胆,请陛下禅位中宗嫡长子!” 永兴帝气急攻心,卒! 由于永兴帝只当了半年皇帝,五月登基,腊月驾崩,史书称其为“半载天子”。 所以当年上半年为弘昌十八年,下半年为永兴一年。 赵宪登基后,宣布宽赦三王府刺杀、谋逆之罪,奈何三王府满门死绝,只能让宗室从旁支过继,以延续香火。 文武百官,宗室勋贵,皆言陛下仁德! 登基三天后,正是大年初一。 赵宪宣布新的年号为景隆,携文武百官拜祭太庙,昭告先祖。 此时。 太庙官吏才发现,山河鼎不翼而飞。 朝野哗然。 景隆帝命锦衣卫严查,很快得知叛乱当晚,不少人听到咚咚咚雷霆声响。 值守军卒言称:当晚亲眼见到大团紫气,直向北疆飞去! 景隆帝登基方才几日,不敢随意调离京营、禁军,此事终是不了了之。 工部重铸祭祀大鼎,重量超十倍,以金丝银线铭刻凤阳国地图,又镶嵌翡翠宝玉,奢侈华丽远超山河鼎百倍。 景隆帝万分满意,命名为“景隆鼎”。 山河鼎遗失,民间传出各种流言,少不得说永兴帝诛亲弟,景隆同样如此,终是怒了凤阳国先祖。 后野史记载:鼎落北疆,此天命也! …… 朝堂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 皆与周易无关。 马车日夜不停,中途累死数匹马。 三日后。 大年初一。 周易已经出了京畿地界,来到了宣州中部。 北方六州,唯宣州不属于北疆,由于北边界是天险蛇盘山,已经愈百年未经战乱,治下城池颇为繁华。 彭山县。 城西一片矮山,名为彭山,因此而得名。 此时。 城门外搭起了粥棚,大片蓬头垢面的流民,拿着锅碗瓢盆排队领粥。 周易勒马问道:“这位老哥,宣州哪里遭灾了?” “俺们是从北疆逃来,那边又打仗了。” 老者面容黢黑,已经看不出年龄,怀里抱着个婴儿,用手指沾着粥汤喂。 周易疑惑道:“朝廷不是一直议和?” 大雍趁着凤阳国权力更迭,北疆军心涣散,一举夺回了失地。永兴帝登基之后,调各地州府大军北上,与大雍军对峙。 永兴帝有老爹攒下的家底,当真打起来,不一定输给大雍。 大雍皇帝也未贪得无厌,要求凤阳国割地赔款,并从太庙中还回当年皇子、元帅尸骸。 两国使臣扯皮许久,并未定下具体章程,怎么又打起来了? 老者摇头道:“打仗的事儿,俺老汉哪知道。” 旁边年轻些的流民说道:“听说是咱们这边,有将军不认输,偷袭了大雍军,火烧连营死了好几万人呢!” “他们杀痛快了,苦的是咱们。” “不能这么说,打赢了还是好事,就怕又输了!” “知不知道谁烧了大雍军营?逃回来的二狗子说,是个才十来岁的小将军,据说是姓周还是邹,没听清。” “那可厉害了,比镇国公也不差。” “要是镇国公还活着,大雍那些狗崽子,哪敢打仗?” “……” 流民知晓的消息,多是传了几手十几手,真真假假待定,大体方向应该不会差。 “凤阳不宣而战!读书人狠起来,当兵的当真比不过……” 周易叹息一声,大败议和之际,若无中枢旨意谁敢轻启战端。 张相为了彻底断绝永兴帝活路,不惜北疆大战,免得府军调回神京护驾。 “以神京布置,夺位已经十拿九稳,又何必再死这么多人?” 周易理解不了大人物的想法,所以终究不是个做大事的料儿,只能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 军卒盘查进城人员,流民只能睡在城外。 周易塞了二两,军卒笑眯眯挥手就放行,果然能通行天下的不是圣旨,而是银子。 城中补充了几袋米面,便出城向彭山走去。 彭山在凤阳国籍籍无名,既无天险雄关,又无秀丽风景。 山中偶尔有猎户进出,再无其他人打扰,这样却正合适隐居潜修。 那些在名山隐居的,心里想的是捷径! 无名山峰上寻了处熊窟,将黑熊熬了肉粥,法力削石如泥,化作方正整洁的石室。 洞口堵上巨石,当真有人撬开,也能提前知晓。 “清冷,枯寂,无声……” 周易喃喃道:“与隐居红尘俗世相比,无半点烟火气,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山河鼎矗立在石室正中,周易按照血炼灵兵法诀,将一滴滴精血从体内逼出,以法力强行浸入青铜内部。 “第一步是血炼,这山河鼎……有点大啊!” 周易自忖,世上再无第二个人,如自己这般浪费精血。 血炼灵兵需要以精血,浸润灵物所有部位,以山河鼎的体积、重量,直接掏空了几百人的精血。 精血非寻常鲜血,自心头出,乃人之气血之精华! 周易每日消耗十余滴精血,需要修行十余日,才能恢复过来。 “难怪李烨建议炼化玉玺,寻常先天宗师可不愿去炼化山河鼎,好不容易炼成之后,也没几年好活了!” 山中灵气比起神京,稍稍浓郁了三五成。 血炼山河鼎之余,周易一心修行归元诀,终于在第三个年头突破了。 法力透体而出化作剑气,比之前凝实了几成,且从二三丈范围扩展到五六丈,杀伤力大幅增长。 “这大概是炼气一层到炼气二层?” “委实有些慢了……不过对我来说,只要还能增长即可,快慢无所谓,安全排第一。” 周易突破法力境界,心绪毫无波澜,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