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赵大哥穿着新衣出去干活儿,一路上遇到同样下地的村民,见他上下一新,不像往日穿的那么破衣烂衫的,纷纷打趣了几句,不年不节的穿新衣裳,难道要娶个二房回来? 大家都是本地人,也清楚他婆娘手上针线不行。 赵大嫂也在村子里四处宣传开了,村里的媳妇婆子们,得知她是请了周家那新带回的媳妇做的,四件衣裳才收了一百个铜板,也起了心思的就上前仔细查看。 这村里光棍可不少,穿衣向来将就,即便那些娶下了老婆的,会做整套衣服的也没几个,多数就是能纳个鞋底,做个头巾,那针线也多数歪歪扭扭,缝得不甚美观。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北地不产棉麻,全靠从南边运,一匹布的价格快抵得上半石粮食了,村里家家都不甚富裕,谁没事儿会扯布让自家姑娘拿着练手呢? 也就歇了半天,陶墨夕和小桃在院子里洗阳芋呢,准备洗干净后下锅煮,就见赵大哥领着个健壮的汉子进了屋,没一会儿赵大嫂就在篱笆那边喊她:“月姐儿,月姐儿!” 陶墨夕听她喊了三四声才反应过来是叫自己,忙站起来回道:“大嫂,叫我什么事吗?” 赵大嫂举了举怀里的一抱衣裳,问道:“你接不接打补丁的活儿啊?” 原来是前趟街上有户人家,屋里没有女人,只剩父子三人,衣裳倒是有几件,只是件件被磨得不成样子,尤其那父亲是个出苦力的,动辄扛一两百斤的重包,两个肩膀早被磨出了洞,他也不会缝补,就在里面塞块麻布垫着,他的两个半大儿子,则是手肘膝盖都磨得厉害,大的那个孩子,裤子都短了半截,露着两条黑漆漆的小腿。 想了想箱子里那一百个铜板,陶墨夕点点头:“又不费什么事,我这就过来。” 小桃自告奋勇地跑到篱笆边,接过那厚厚一大摞衣服,件件都有破损,有的短衫磨得袖子都快掉了,也没舍得扔呢。 小桃虽自从入府为婢,但也没见过这般恓惶的,有些惊讶,进了屋悄悄跟陶墨夕咬耳朵:“月姐,这家人也太穷了些,怕是……” 言下之意,可能给不了多少手工钱。 “没关系,都一个村住着,难道还拒了不成?本来就是缝几个补丁,又不费什么力气,不收钱也行。” 她把一件衣裳摊开,检查需要缝补的地方,大嫂说了,他家也没碎布,让她随便挑件小儿子的衣裳,拆了当补丁就行。 “月姐心善,当然是好,可以前在府里的时候,那做新衣的裁缝,做春秋两季的衣服,算上布料,就要收一两银子的,你给赵大嫂家做了那么些,才收一百个铜板,还累得腰疼手疼的,小桃是替你不值。” “村里的人,一年到头就靠地里种那点粮食,又能有多少钱呢,本来我也没想在乡邻身上多赚什么,收个手工的本钱就够了。” “可这……委实太少了些……” 示意小桃把针线笸箩递过来,陶墨夕继续说:“咱家也没别的什么进项,阿牧现在还在外边刨地呢,那是村里人都不要的荒地,指不定荒成什么样子,我这坐炕上做做针线,又不流汗出力,一百个铜板不少了。” “那小桃,小桃也跟你一起做吧。”小桃愧疚地说,家里就她最没用,吃的还多。 “好啊,也该让你锻炼锻炼,过几年给你找到婆家,针线女红一点儿不会可怎么成。”陶墨夕打趣道。 “哎呀,月姐!”小桃听她提这个,小脸都红透了,忙忙的把针线笸箩抱起来,“小桃不嫁人,一直陪着月姐。” 陶墨夕淡淡的笑了笑,以后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只是打补丁的话,确实很快,将将用了两天多,陶墨夕就把那些旧衣都收拾缝补好了,用的是自家做衣剩下的碎布,拆了件破的不成样的小孩儿褂子,补到短了的袖口、裤腿上,还额外给浆洗得干干净净,让周牧给送了回去。 那汉子叫李平,在家汗流浃背的烧火呢,见周牧过来,送了这么一摞干净整齐的衣裳,激动得紫红色脸膛更红了,“谢谢兄弟和兄弟媳妇,我这……” 他家里也没什么钱了,于是他直接站起身在厨房梁上解下来一块黑觑觑的东西,递给了周牧。 陶墨夕:“……” 什么东西? 周牧四处看了看,把手里的草绳挂到窗框上,解释说:“李大哥给的,让我们吃了。” 其实原话是“拿回去给你媳妇儿补补身子,争取早点生个娃娃出来”,只不过周牧没敢说。 陶墨夕凑近了仔细看,又上手碰了下 ,不知道这黑乎乎的一条是什么。 周牧憨憨地说:“月姐,这是腊肉。” 不是,这村子怎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