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他们兄妹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呐。 朝廷缺钱啊。 他两京一十三省养了多少蚀稻蛀米的世家门阀——那些只食俸,不承天下之担的王公贵族真可谓六蝨五蠹! 因此,俨四料定,圣人定会允准这两件事。 俨四抬头,见严春拎着一串红薯进来,红薯又小又细,用稻秆穿成串,遥遥一看,倒像是干辣子。 俨四笑问:“是打赢了,还是被监军抓到了?” 严春摇摇头,“都不是,是放饭了,我们就都不打了。”严春提了一下红薯,“哥,我把粗的面的都挑出来。” 严春蹲下来挑红薯。俨四微笑着打量他。严春用手指轻捏红薯皮,一根根精挑细选,分成两堆,他的眼皮一抬,瞥见笑容满面的俨四,“哥,你今天心情好像不错。” 俨四转过身,又抽来一张白纸,拿起笔,蘸墨,在纸上画了一轮狗牙月,回答:“三哥在东海漂漂亮亮打了一仗,击沉琉球三十八艘战船,总算收复登州。” 严春把挑选好的红薯摆上书案,若有所思,“三公子打了胜仗是该高兴,就是不知道他的身子如何了。” 俨四的三兄严刚曾在战中受过腹伤,自那以后,食药石胜过食米粥,加之在军中殚精竭虑,身子一直不大好。但报捷的军牒上不会写主帅的身体如何,只会简单说明打了几日仗,歼敌多少,损兵多少。 说到底,这是他严家的私事,很少有外人会关心。 俨四想,如果没有折将的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了吧。 严春从怀里悄咪咪拿出一块儿肉干,塞到俨四嘴里。俨四嚼着肉干,觉得肉质略硬了些,“春儿,拿水给我过一过。” 严春小跑着取来一个铜水吊,军中没有杯子,都直接用嘴接水喝,严春嫌弃铜水吊是其他人使过的,用袖子擦了又擦。 俨四的笔尖在白纸上留下流畅的线,寥寥几笔,就将淮水畔,月下山,描绘在了纸上,他笑道:“春儿,你的袖子比吊口干净不了多少。别皮了,拿来!” “哥,张嘴!” 俨四别过头,张开薄唇,凌厉的下颚线在昏暗的灯下勾出一个完美的弧线,吼珠滚动,咕嘟咕嘟把水灌进喉咙,有水淌下脖子,他用袖子抹了抹,黑眸闪闪,“春儿,你挡住我的光了!” “好的,哥。”严春蹲下,趴在案上看俨四作画,“哥,这画还是送给小小姐的?” 俨四脸上掠开难得一见的春风般的笑,他想起小妹严怀意坐在自己膝盖上,锤着拳头,跟她耍无赖,“四哥,我也要跟你去,我也想看淮北的月亮和山湖。” 俨四和严夫人自然不会同意,但他答应妹妹,要是看到什么美景,就画下来给她看。 俨四在书案前坐了两个时辰,账本一本没看,杂事倒是处理完毕。他看着并排放在桌案上的东西——给父亲的信、给母亲的信、给妹妹的画,还有给裕王李淮的的信,都齐了。他把信都交给严春,“春儿,还是老规矩,父亲和贵主的信走暗路,母亲和妹妹的走明道。” 严春小心翼翼把四封信塞到怀中,闪着一双黑眸,问:“没了?哥,你是不是还忘了另一个?” 俨四细长的手指摸着脖子上的铜钱,淡淡说:“没了,那一个,好像也没什么要紧的话要说。” “好吧!你是我哥,你只管吩咐,我照做就行了。”严春点头。 俨四用眼神敲打严春,“春儿,你错了。兄弟之间不比主仆,应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觉得我说的对,才要去做,我说的不对,我建议你冒死直谏。” “你又不是我亲哥。再说了,就算我亲哥现在就站在我眼前,他是将,我是兵,他的话我肯定要听。”严春眨眨眼,摸着后脑勺,“那哥你说,你不肯给小娘子写信,是对的,还是错的?我要是觉得你错了,你现在就会写吗?” 俨四冷哼,“春儿,你这是皮痒了。” 严春耸耸肩,“你看你看,绕了半天,是你想写,又不敢写,反倒怪我没有坚持让你写。这年月,饭难吃,仗难打,小弟更难做。哥,你要是做皇帝,那些一味奉承的小人会死,那些忠言直谏的良臣也没啥好结果。” 俨四一脚踹过去,把桌案都踹翻了,账本子散了一地,引来众人注目。 严春把腰扭得像抚顺之地的鞑子秧歌,刚巧闪过俨四踹来的腿,眼疾手快,把歙砚、笔和红薯一把揣在怀里,笑道:“笔是家主送的,折不得。红薯是填饱肚子用的,烂不得。歙砚是哥借了我三个月的军饷买的,碎不得。哥,冷静啊,你还要筹银子,给小娘子裁红绸,披红衣呐!” 严春在俨四爆发前钻出了军帐,与一个人擦肩而过。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