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女子杀人案
烁缓缓低头,颤着身子没有回话。 少卿冷笑,“起先你只是爱慕逝者,与他引为知己,时间长了感情发生变化,你把他当做你的丈夫,因此想要逝者为你脱掉乐籍,迎你过门,但逝者怕被百官参奏因此一直搪塞,直到那日你旧事重提,见他依旧搪塞,终于明白逝者并不想给你名分,于是因爱生恨,动手杀了他,我说的可对?” 哪知女子听完面色越来越惨白,整个人如同散了气跪坐在地,笑容凄惨,“您说的不错,我确实想让他帮我脱掉乐籍,他不愿意,但我没有杀他。我看透他是凉薄之人,不可托付终身,于是向他索要钱财准备断绝关系,那日他许我三十六贯钱,我拿过就走了,又怎么会杀他。”她从怀中掏出六枚金铤,“这是他给我的,一分都没花。” 虽朝廷三令五申不许私造金铤,但民间屡禁不止,渐渐的,只要不到明面上基本都不管了。少卿接过证物,仍然存疑,这并不足以证明是逝者给她、还是她杀了逝者后自拿的。 “少卿不好了,又出人命了!” 思忖间,差役又带来噩耗,少卿万分头痛,让人将女子暂时收押,女子连声喊冤。 杜檀昔想起卷宗所见,又见女子可怜,开口道:“慢着,凶手不可能是这位女子,放了她吧。” 知府与少卿面面相觑,“杜女官如何得知?” 杜檀昔走下台阶,站在女子面前:“我看过卷宗,两位逝者所受伤的地方一模一样,但另一案并未涉及她,其二,她一介弱女子,如何能与成年强壮男子相抗衡,就好比我和少卿你,你觉得当我拿出簪子的时候,您会让我伤成那样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逝者胸口的伤和下半身的伤都是刀伤,现场并未发现刀,按常理来讲,一般是先使人失去反抗能力或者死亡,然后才对逝者的脸进行毁坏,经查,逝者皆未中迷药,那么使逝者致命的必定是刀,而非发簪,这枚发簪该是作案者故意而为,想要迷惑我们以掩盖真相,我相信现场一定还有什么线索是我们未曾注意到的。” 少卿若有所思,摆了摆手,“放了吧,但案件未水落石出前,不可擅自离开平康坊。” 女子喜极而泣,对着杜檀昔磕头谢恩,“多谢女官多谢女官。” . 此次出事的官员是从外地升迁来的,如今任校尉一职,死状与前两人一模一样。等人验完尸身,大理寺少卿问当日情况,听完仆人陈述并无异常。 少卿皱眉,这几起案件可谓穷凶极恶,又涉及朝堂命官,天后把本该交由县衙的案子交付大理寺,还给了期限。他上任三年有余,破获朝中案件无数,想来这类凶杀案也不难,不想踢到了铁板,至今前两起案子还未破第三起又来,若是日期到了案子迟迟未破,那他这官帽…… 一想到此,他冷汗直冒,背手踱步间见地上有幅画,拾起观看,“这是校尉的?” 校尉夫人哭得不能自已,校尉的儿媳道:“不清楚,平日书房之地都是六儿伺候,六儿。” 六儿是书房的打扫丫鬟,她看了看,摇头又点头:“老爷是爱收集书画,但我也没权利去翻看那些画,或许是吧。” “琵琶,又是琵琶……” 少卿喃喃自语,似想到什么,眉色纠结,杜檀昔抓住关键点,拿过画看了几眼,画上的女子身穿白裙怀抱琵琶,虽只见侧颜,足以见女子姿色非俗。 “少卿,你对这画有何见解?” 少卿摇头,眉头皱得愈发深了,“我也只是猜测而已,虽然荒谬。我记得,永乐侯府宴会那日,我去案发现场搜寻时在画篓中发现一副仕女图,画中女子也是抱着琵琶,而张刺史一案中也有副女子抱琵琶图。不过这也算不得稀奇,我大唐众多朝臣精通乐理,爱收藏仕女画,或许只是巧合。” “那三幅画中女子是否长得一模一样?” “不一样,三副各不相同。” 这也是他觉得只是巧合的原因,要是搜遍大唐朝臣家,估计人人都有几副琵琶仕女图。 知府拉过少卿和杜檀昔二人,小声道:“天后有吩咐,说让我们以先查波斯公主失踪案为要,这些案子可暂缓缓。” “我觉得公主并非失踪,而是躲起来了。” 杜檀昔语气肯定,惹得二人注目,“杜女官如何得知?” “那日公主晕倒时我上前查看,发现公主嘴角之血为红赤果,这种东西只要咬破就会飙出像血一样的汁液,外表与血液无疑。”说到此,她话锋一转,笑道:“当然,或许公主另有隐情,还是先派人尽快找到公主,否则无法和波斯交代。对了这幅画我能不能带回去看看?” 公主为何要装晕,听的人心中已有答案,只不过是在大唐失踪,事关大唐颜面,还是需尽快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