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荣华路
领子,临窗将父亲写来的书信读过一遍,心想父亲恐怕是在阿荣身上看到曹耀祖幼年时的影子,他从前应该是很讨师长喜欢的……
不过,阿荣不同,郁夏知道他没完全放下,他心中有怨,但他和曹耀祖不是同样的人。
曹耀祖是功利的在经营人际关系,几乎没对人付出过真心,对枕边人恐怕都是连哄带骗。阿荣跟他不同,虽然刚送来那会儿看着有点孤僻,不大合群,现在已经很正常了,对祖父母十分尊重,对他便宜爹也很崇敬孺慕,跟着踏踏实实在学种地。
他应该是要继承阿越的衣钵,不会去走曹耀祖的老路。
郁夏在回信中说明了这些情况,希望父亲不必担忧,信上是这么写的,她还是分出许多精神在阿荣身上,特别去关注了他近来的状况,感觉很好很正常,没什么古怪,才回过头帮婆母为嫁庶女忙活。
乔家两位庶女都满十五,不大不小是正合适说亲的岁数,本来太太是想从上门提亲的人中择出两户条件上好的,结果一直没人来提。
太太还纳闷呢,听郁夏点了两句才摸到门。
不是别人不知道乔家有两个女儿,而是她俩太尴尬了。
本地的大户不敢草率提亲,这是因为乔家门户过高,贸然上门只会遭人耻笑。至于配得上乔家的名门望族又不是很看得上这两个庶女,要说品貌都不过普通,才学见地更谈不上,最尴尬是姨娘生的,不管本人或者姨娘都不受宠,和当家的郁氏关系还不咋样……娶回家就是添个麻烦精,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说亲的时候最怕遇到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
她们看得上的,人家不愿。
看得上她们的,她不同意。
王贞娘对两个庶女是不上心,也没想要坑人,还是想给她们说两户能舒坦过日子的好人家。家产不用很多,不缺花用就行;人丁不用很旺,少腌臜最好。
王贞娘略提了提择婿的条件,放出话去,等人来说媒。
她放出去这个条件让两位庶女气死了,先是到姨娘跟前哭,发现啥用没有又找上郁夏,想多求求她,指望她心软。说哪个姑娘家不像嫁高门?说她们嫁了高门望户定不忘恩情!求嫂嫂帮忙。
郁夏正在品读阿荣昨日做的文章,被她吵得难以集中精神,就顺手搁下,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妹妹若不满意该去求婆母,做什么哭到我这里来?我却没什么立场插手这事。”
“太太最喜欢你,最肯听你说,嫂嫂你就当做善事!”
郁夏摇头,说要是做善事就更不能答应。
庶妹不解。
郁夏便提起曹耀祖来。
“我表兄——原富山县令曹耀祖,你应该知道。他这人算得很精,迈出一步之前少说能看到三步开外,因他出色,前任岑州知府游大人不怕别人说闲话,坚持把府上千金嫁给他。这原本是美事一桩,你看看现在,曹家倒了游家败了,还觉得美?”
“曹耀祖就算漏了一回,她夫人游氏便给他捅破了天,连挽救的余地也没有。”
“我举这个例不是想可怜曹耀祖,我是想说女儿家养得好嫁去别人家是喜事,像游小姐这样,嫁她一个坑两家人,曹家悔青肠子游家也完了。”
“妹妹的眼界在乡里,却想攀名门望族,敢说自己不会出纰漏?你知道大户人家多少麻烦事?你承受得住?你管得过来?门第越高日子越难过,什么都不会就是送上门去给人笑话,一步踏错就要掉进万丈深渊,不如嫁个不高不低的,过去就能当家,轻易惹不上事,也短不了你吃穿,有什么不好呢?”
这番话不中听,但已经够中肯了,郁夏也不怕得罪人,讲完让她好生想想,还是不死心就自己求太太去,想明白了安心备嫁。
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听得进去劝,两庶女里头就有一个怕了,想到县令夫人犯个小错都能拖两家人上路,那要是更高的门第,嫁过去睡得着觉?
两个里头怂了一个,还有个要闹。
王贞娘给听话的许了个好人家,另一个她不想管了,直接把有意结亲的都有哪几家告诉她本人,问她看得上谁,让她从中挑一个。
凭良心讲她感觉都太差了,但还是从中挑了个最好的,是府城做粮食生意的,临州的大粮商。这家人姓李,是为嫡系的孙少爷提亲。
提这么亲他们是想垄断稻种,地里收成好了,这几年粮价持续下跌,粮食生意远不如饿死人的年头好做。不是说买卖粮食的人少了,也不是说没赚头,而是价钱再也炒不起来,暴利没了。
粮商们尝过以前粮价暴涨五六倍的美,你让他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他心里苦,这批人大概就是为数不多的打从心里厌烦乔越的。
做生意就得发现商机,粮食不好卖了,他们可以改卖粮种啊,想娶乔家庶女就是希望结个亲,走走门路把粮种生意包下来。
来提亲的动机不纯,被提亲的又是傻子一个,你为她好她觉得你是在害人,寻死觅活非要答应这一家,行啊!乔福来就是个暴脾气,王贞娘耐心也告罄不耐烦伺候了,你要嫁,那你嫁好了,以后别后悔,后悔也没人可怜你。
折腾了一两年时间,两位庶女的亲事总算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