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永锡的结局
虽然跟刘永锡劫漕收获的十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十万匹绸缎、十万石漕米无法相提并论,但这已经是弘光小朝廷短时间能够筹措出来的上限。 现在为了对付左良玉的东进大军,弘光小朝廷已经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甚至不惜把江淮战线上防备清军南下的大部分兵马调过来应付左良玉,但是就在江都千里之外的归德府,豫亲王多铎正在作着最后的临战动员。 如果不是李自成发动的怀庆之役,多铎半年前就会开始他的南征之旅,但是现在的形势对大清国来说更为有利。 半年之前,多铎麾下只有六七万军队,而这几个月来虽然也经历了潼关这场恶战,但是整个潼关之役大清军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打得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始终毫无办法最终彻底崩溃,因此损失相对有限。 而且最近摄政王多尔衮给多铎调来了一百多个外藩蒙古牛录,加上几个月来招降纳叛的结果,让多铎所部与阿济格一样达到了八万之众。 除了多铎这一路八万野战大军之外,阿济格的八万大军会在湖广方面追击李自成并支援多铎,而山东一路的清军也会全面动员,只是摄政王对豪格放心不下,所以决定这一路的南征由固山额真准塔来负责。 让多铎更为惊喜的是与半年之前,弘光小朝廷的实力不但没有任何增长,反而因为变得左良玉的东进而变得越发虚弱起来:“明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次南征的目标不仅仅是拿下徐州与南京,而是要把徐州、扬州、南京、淮安、苏州、杭州都拿到手!” 他有这样的自信,连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都不是他的对手,何况弘光小朝廷的这些残兵败将,而坐在下首的这些满汉与外藩蒙古将领都是齐齐叫好,耿仲明更是对这次南征跃跃欲试:“豫亲王说得极是,前次是我们拿下了大顺朝的国都西安,这次南明国都金陵也要由我们来拿下!” 他们同样清楚这一次南征虽然可能遇到几次激烈的抵抗,但整体来说肯定会比潼关之战更为轻松,甚至不必动用红衣大炮,谁叫这些明军都是游兵散勇,而多铎统帅的八万清军却是东亚大陆的最强武力,没有他们攻不破的城池。 多铎却是提醒耿仲明:“这次不仅仅是要拿下残明国都,更重要的是把残明文武都收为已用,只要明人武将与文官肯来投靠,大清可以保证他们的富贵!” 比起来南京城里的弘光皇帝与马士英、阮大铖之流,多铎更清楚弘光小朝廷面临着一种人心离散的局面,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可以收用己用成为大清统治的基石。 但这些南明文武官员也只是大清统治的基石而已,大清是满洲的天下,满洲尚有蒙古与汉军,而汉军之下又有许多更多更早投效的汉人,摄政王并不准备让南朝文武官员从此荣华富贵、平步青云,只是准备利用他们,而多铎也准备按照多尔衮的意图来运用这些南朝文武。 但是他的提醒还是引发不小的争议,下首当即就有人跪了下来:“微臣许尔安知豫亲王是给南朝文武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但是请豫王一定要提防刘永锡这个反复小人!” 这位许尔安是许定国的长子,在另一个时空是许定国领着外蕃蒙古兵拿下了归德城,并一路领着多铎的八万大军大举南征,但是现在许定国已经死无葬身之地,许定国所部也跟着一起土崩瓦解。 许尔安、许尔吉兄弟虽然已经过河投奔了建虏,但是他们身边只有二三十个家丁而已,虽然招降纳叛找来了百八十个带路党领着多铎大军冲进归德府,但是他们手上的实力太单薄,所以多铎也不把他们兄弟放在眼里。 但听到多铎准备招降纳叛,许尔安就不由想起了杀父之仇准备堵死刘永锡的后路,而多铎也在摄政王书信中听说过刘永锡这个名字:“刘永锡与邢氏不足为患,如果他们想抗拒大清兵只能是自取灭亡!” 多铎这话说得虽然够狠但还是留足了余地,耿仲明归降最早也能明白满洲贵族的心意:“豫王是想给这位小诚意伯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但是我同意许将军的意见,别人都可以留得,唯独这厮留不得!” 多铎挺重视耿仲明的意见当即问道:“为何别人留得,唯独这位诚意伯世子留不得?” 耿仲明当即说道:“去年出京之时,这位刘永锡身边只有三五十名家丁家将,不过一年时间他已经拥有数万精兵,而且跟浙中的伪张皇后互通声气,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屈居人下,怎么可能真心为朝廷效力!” 多铎已经明白耿仲明的想法,对于刘永锡的重视程度也上了一个台阶:“看来这刘永锡确实留不得,但许他来降再赐他一个夫人!” 许尔安的眼神变得狠毒起来,而耿仲明在内的汉军旧将都明白多铎这话里的真意,那就是虽然允许刘永锡来降,但是第一时间就要让他与部队脱离关系并用满洲女人把他控制起来,只要他手上没有兵权大清想怎么弄死刘永锡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大家都觉得再怎么重视刘永锡,重视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限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乘南朝内战的机会先捡个天大的便宜。 刘永锡并不清楚多铎在内的清军将帅已经给自己安排一个华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