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 71 章
苦那么些日子,死了多少的脑细胞,才有这么点自由的空间吃个卤味怎么了?
就这么点时间还要装模作样,想累死鸦鸦吗?!
“顾先生您不来点?”承祜到不是想分给顾老吃,而是被人看着吃,有点不好意思。
显得他特别的小气,让老头在边上眼巴巴的看着。
“不用,上年纪了,牙口没你好。”顾炎武笑着拒绝了,主要是这孩子吃的太香了,他还没有厚脸皮到跟孩子抢吃的。
更何况,承祜小孩子没包袱,顾炎武这个读书人包袱还是很重的。
“回头我要提提意见,这鸡爪切开来就更好了,不然吃起来不方便。”承祜觉得鸡爪味道不错,但就是太大了,对小孩子和嘴小的人来说,十分的不友好。
随后承祜就跟顾炎武聊起了大学的情况,主要还是他只有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看清全貌的,顾炎武也来了这里有些日子了,承祜自然是想听听顾炎武这个大佬的意见。
对于改进大学的契机,让这里真正的成为大清孕育人才的摇篮。
顾炎武正是亲自体验过了,才会这么长时间的不挪地方,原本只是听说了,来这里看看,谁能想到,看了就走不掉了。
并非是说康熙派人怎么他了,完全是他自己不舍得离开。
甚至在大学里,还创办了新闻社,这相当于官府邸报,邸报的作用大家都是清楚的,最早是出现在汉朝,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都传递出去,可以说传到现在流程已经是很成熟了。
为什么承祜还要办新闻社呢,很简单,这不是属于民间百姓们可以看的懂的,里面的用词拗口不说,没读过书的,压根听不懂。
这也是导致了邸报在百姓里面传阅度不高,容易让某些人糊弄了,而皇帝下达的命令又传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承祜自然是想要改变现状的,更何况他在后世的时候,除了吃好吃的,就喜欢看一些八卦,只是后世已经不太流行报纸,更多的是互联网,第一手的新鲜资料。
但麻烦的也来了,那就是必须自己去明辨是非,开什么玩笑,他是只乌鸦成精,又不是包青天。
所以他才意识到,有些东西就不能掌握在民间,如果非要有一个发声的渠道,还是由朝廷来办更好。
当然了,这种也不可能只有朝廷一家独大,否则有失公平公正。
承祜创办新闻社的意义,就是改变朝廷给百姓留下的恶劣印象,满人的残忍,那是几十年都不可能消除的痛,这一点承祜在后世感同身受。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幸好,这也是他阿玛的目标。
这才让他的想法可以顺利的展开,否则换了任何人,根本不可能搭理他这个小崽。
另一个奇人就是顾炎武,正常人谁会跟个小孩通信成为笔友,为此他阿玛羡慕了很久。
谁让那是亭林先生呢。
而现在,亭林先生正在与他讨论,还是一家小吃店里。
有这样的长者解惑,承祜很多之前不明白的东西,瞬间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不是说宫里头的教习师傅不好,而是不够好,至少对承祜这样并非真正的孩子的人来说,已经太浅薄了。
教教保清保成到十来岁却是足够的,时不时的承祜还给弟弟妹妹们增加课程,无他,他们要做的实在是争分夺秒,不可能给他们慢慢长大的时间。
像作为公主的纯禧她们最多也就留到二十岁,就必须前往草原了,在后世不过是刚上大学的年纪。
而她们已经在承担国之责任了,所以时间是真的不够的。
“阿哥,纳兰侍卫来了。”跟在承祜身边的小太监,小声的提醒说道。
承祜抬眼,正好看到纳兰容若过来。
“阿哥该回了。”纳兰容若恭敬的说道,“顾先生好。”
顾炎武点点头,对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还是挺有好感的,最主要的是纳兰容若在文人圈子里名声很好。
这人还重义气,康熙十五年的时候认识了个叫顾贞观,一见钟情,哦不是,是一见如故,又获知此人的朋友早年因为科场案无辜被连累,求到了承祜这里。
没错,最后就是承祜找他阿玛,派人重新彻查此案,顾贞观的挚友才能从宁古塔被放回来的。
其实在之前,宁古塔那边经过改造,已经算不上多么的苦寒之地了,康熙需要人种地,又怎么会让人吃不饱穿不暖呢。
不过这些事对承祜来说,只能算是小事,找康熙说完后,他就没再关注此事。
倒是康熙注意到了几人,觉得都是人才,就让他们留在了京城,放到了大学里,平时教教书做做文章什么的。
像顾贞观的友人,怎么说也是在宁古塔流放多年,那身子骨多少有些不好了,康熙更是派了太医过去为其医治。
“那先生,承祜就先回了。”承祜噘嘴,他才刚吃了一小会呢,阿玛是怕他跑了吗?
这看的也太紧了吧!
还让容若来接他,是怕别人带不回自己吗?
顾炎武摆摆手,“回吧,回吧。”
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