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给些便利?
冬季的皇宫并不好过。虽说也设了“地暖”,但是偌大的宫殿,举架那么高,真是起不到太多作用。
殿内还得靠大号的香炉添温度,即便这样,太后的手炉也是成天的抱着,玉嬷嬷要及时给添碳。
这时代的衣服看着华美,皇家穿的华袍里也填充着棉花,但是袍摆下、袖口中,仍然是不停的进冷气。
尤其对于上了些年岁,又是宫中贵人,整日里运动极少的太后来说,冬天是极难熬的。
这会儿里面穿上了比较贴服的毛衣毛裤,外面还什么也看不出来,丝毫不影响仪容,真是再好不过了。
太后满意地推开玉嬷嬷递过来的手炉:“这会儿不冷了呢,可不用这占手的东西了。”
又转向研究纺车的皇帝:“皇上,回头你也穿上吧,御书房还没有哀家这里暖和,你要爱惜身体。”
皇上连忙应是。即便贵为天子,来自母亲的关怀也是最让人心暖的。
“哀家想啊,楚清这毛衣做的好,若是天下百姓都有这东西,是不是就少了很多被冻死的人了?”
“母后说的极是。只是我大宣并不产羊毛,怕是很难惠泽到百姓。”皇帝也认真思考这件事。
大宣境内有羊,规模小,而且很是分散,这不仅跟地理环境有关,跟税收的关系最大。大宣以盐、铁、粮为主要税收来源,尤其是在吉州铁矿区开发之前,盐和粮支撑着国库六成以上的收入。
商业发展其实很闭塞,对外贸易都掌握在世家手中,这一点与国情有关,庆德的祖辈比较知足常乐,满足于现状。而庆德接手大宣,还没有机会大展宏图。
这次楚清的沃斯之行,带回来的羊毛与棉花,让他看到了边贸的前景。这也是皇帝支持楚清去沃斯进行贸易的原因之一。
有密侦司探路,皇帝能够掌握相对真实的情况,不然这些财富一直被世家所掌控,就等于国家经济大权旁落,自己的皇权也会不稳。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情。现在虽不能让天下百姓都受用,但不要急,慢慢来,总有一天可以的。”太后慈和的说。
说是后宫不干政,但是哪朝哪代少了后宫的参与?太后岂能不懂政事,又岂会不知皇儿心中所想。
“母后……”皇上有些感动,这不涉及政权。纯是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
“母后,”皇后适时插言,还有洪夫人在呢,这娘俩不要说太多政事为好。
“母后,您看这个,手套、袜子,还有这个东西,毛茸茸的,也不知是做什么的?”皇后拿起一个乳白色的耳包。
“这个臣妾知道,这是保护耳朵不挨冻的,、请公主戴上试试。”洪夫人接话。这种东西,边关的将士有戴,多是他们家里人给做的,只是不如这毛茸茸的好看。
太后好奇的挨个瞧着,昭华公主配合地挨个试给皇祖母看。
“皇祖母,那个织机,孙儿看不懂。”昭华公主指了指那边孤零零的织机。
太后也不懂。这宫里没人懂。
“这个怎么没有《说明书》?”皇帝随口问道,这才发现胡恒秋不在跟前。也是了,除非太后召唤,他不能跟到后宫来。
“皇上,这东西放在哀家这里吧,哀家仔细琢磨琢磨,应该不难。倒是这个楚清,就这么把这些东西呈到宫里来了,你可有什么想法?”太后问道。
皇帝还真没多想。楚清每次弄的新玩意儿都没有保留过:高炉、转炉结构图、豆油榨取方法,这次也是,纺车和织机都弄了缩小版,还画了安装图。皇帝都习惯了。
“母后的意思是?”皇帝问道。
“皇上,这要是在民间,可会有人把不该为外人道的东西拿出来?哀家觉得,楚清有这份心,是她的胸怀,是她的信任,咱们皇家也应该表现出皇家的气度。”太后说道。
“母后可是要赏赐她?”皇后问,“那臣妾也一并跟随母后赏赐好了。”
太后拍拍皇后的手:“你看看这纺车,两种,昭华刚才试过的那个纺车,同时纺出两根线,而上面有三个锭,就说明应该一次就出三根线的。”
洪夫人在一旁点头,这个三锭的脚踏纺车她还没有弄明白,但是看到公主手脚并用,确实比手摇纺车纺线要快得多。
“哀家想,既然楚清弄回来羊毛和棉花,又造出这么好的纺车,以后咱大宣的百姓是不是都能穿暖了?
即便穿不起棉、毛,穿麻衣是不是也能便宜些了?这可是大功绩!与其给点赏赐,不如给些便利。”
“母后说的便利是什么?”皇帝很重视。
“她既然毫无保留地把这能与江南丝绸相较高下的东西呈给皇家,皇家就该给与她一定的保障才是。
她们孤儿寡母,还能为国家做出如此贡献,就不能让这份心意被破坏,皇上说是不是这样?”
皇帝听出了太后的话外音,既然太后给下定论,这纺织品可以和江南的丝绸相比较,那么能“破坏”楚清心意的,必然是世家们有可能抢夺羊毛和棉花的生意了。
“母后说的甚是。您看,以后楚清的棉毛制品成为皇家专供如何?”皇后建议道。
皇后也听出了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