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评价和认可
顾城提着孙雅送给自己的零嘴口袋,兴致勃勃地回到了客厅的位置,准备跟姜宁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分享着这种美味的食物,说起来可能外人对于周市本地流传的这些过年的零嘴并不是那么的熟悉,但是对于顾城来说,在自己生活的久了,平日里也曾经有幸尝过这些零嘴的味道,虽然可能在经常吃的人口中这种味道没什么特别夸赞的地方,但是顾城却比较钟爱这种经过油炸和特别柔制出来的面食糕点,甚至觉得十分符合自己的口味。
这个食物的名字跟形状比较符合食物本身的特性,麻叶这个东西是经过芝麻叶子晒制,揉碎之后跟精筋面粉揉合在一起,做成叶子的形状,同时撒上芝麻,再经过高油温的油炸,最后定型出锅。
吃起来的口感不光有芝麻叶的香味,同时带着芝麻的香醇,再加上叶子定型之后,那种焦脆的口感,在顾城眼中感觉比超市里卖的薯片要可口多了,也算是本地流传许久的一种食物。
面散也是同样的道理,经过特别柔质的面团,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之后,揉制成那种细长条的形状,连续拉扯几下,在面团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直接扔进油锅炸制,定型等出锅之后会形成仿佛一团乱线般的形状。
这种面散吃起来的口感也是十分焦脆的,带着面粉的清香以及油炸过后的香醇,而且吃这种东西的时候,最好是在看电视或者是聊天的时候进行,因为那种咯吱咯吱嘴巴啃咬的酥脆,感觉让人有些上瘾般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中甚至根本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异样,都已经把面前放着的面散消灭的一干二净。
他上一次品尝到这种食物的时候还是在报社里上班的时刻,有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同事,在回家过年之后父母带上一些自己亲手炸制的这种食物让他带去跟朋友和同事们一起分享,顾城只是刚刚品尝就喜欢上了这种食物的味道,但是因为本身对方带的数量就有限,自己吃完之后又不好继续开口索要,所以这种味道一直停留在他的记忆中。
其实在步入社会之后,顾城曾经自己也尝试过,在过年的时候研究一下这方面食物的制作办法,但是因为没有人指引的缘故,同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窍门,自己做出来的口感和味道跟别人做的好像总是有一些差别,这种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口感上面的差距十分的大,甚至弄巧成拙把这些食物作成了另外的样子。
虽然麻叶和面散这两种食物都是本地比较流行的过年特色食品,但是在周边的省市好像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种东西存在过的痕迹,之前顾城还曾经饶有兴致的打探了一下这方面的消息,为了一些上年纪的人才知道这种情况出现的缘由。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经常会遭遇天灾人祸,而人们抵御这些天灾人祸的手段十分的有限,在面临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因为一年的收成全部都泡了汤,甚至连自己居住的房子以及原本生活的故居都遭受到洪水的侵袭,只能够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逃荒的路程,飘无定所的游转在各个不停的土地上面,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安家的场所。
….而周市本地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在几百年前由自己的祖宗带领着一些分支来到这片土地上,开荒慢慢的发展,聚集形成了村庄城镇以及各市的城池,当聚集的人多了,此地自然也慢慢变得繁荣了起来。
而本地的居民大多都是从鲁地流传过来的,甚至在很多偏远的村庄的族谱上清楚的记载着这种事情的出现,鲁地虽然距离本地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地也是比较流行吃面食的,这群人流传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很好的跟本地的习俗融合在了一起,因为有着同样的饮食习惯,似乎仿佛本身就存在于这个地界一样,很快就跟本地人打成了一团,互相通婚几代之后,双方再也分不出来任何的彼此。
而麻叶和面散本身就属于鲁地记忆中传承的一种食物,经过逃荒过程中的改良和改进,慢慢形成了周市独有的口味和风格,至于跟旁边根本没有任何传承和流传的原因,就是因为本地虽然也吃面食,但是对于这种食物的口味并没有太多的研究,自然没有类似饮食方面的传承。
说起来顾城为什么对这种食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自己在做记者的时候曾经写过这么一篇报道,就是探究这种食物的流传和由来,当时这篇文章写的10分的清楚,同时分析的十分的有道理,获取了很多人的争相讨论和购买报刊的行为,顾城也因为这篇文章受到了报社的夸奖和奖励。
顾城兴致勃勃地来到客厅里正在玩耍的二女面前,打开了自己面前的零食口袋,分别取出不同的食物递到两女的嘴边,看着对方品尝着这种食物的味道,同时用一副迫不及待的神情,等待着对方的回馈。
“还不错,焦脆焦脆的,有一种芝麻的清香,总的来说口味还不错,不过这种食物应该当做零嘴就可以了,如果当做主食真想不起来该怎么制作搭配比较好。”..
姜宁眯着眼睛分别品尝了一下两种食物的味道给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意见,同时朝着顾城竖起了大拇指,这种零食的口味确实比较符合她饮食的习惯,虽然看起来是油炸的,应该还有很多的油量,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高热量,吃一些这些零嘴,很快就有了很大的饱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