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86. 靖第八十六章 量子靖难

86. 靖第八十六章 量子靖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反思了。

我们大明,真有这么穷吗?

至于让爹你一听见多了几个少保、尚书,就一副家里坚持不下去,马上就要破产的样子?

朱元璋却道:“你们懂什么!这也加一点,那也加一点,现在是五个,未来,焉知没有十个,十五个?天子三孤这从一品的俸禄有多少,你们心里没点数吗?可是年俸880担!”

朱樉撇撇嘴:“给不给钱,他们都占了24万亩地。这24万亩地,不比你发的这年俸多得多?”

老朱啊呀一声狂怒道:“肯定就是因为他们占了这24万亩地,才敢天天在朝堂上和咱唱对台!”

杨士奇忍了又忍,还是没有忍住,吼出声来:

“只有一个徐阶啊!其他人都没有啊!”

大家已经习惯了,杨士奇总是这么勇,看来,也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

再下一步,就该和老朱对吼了吧。

【而且,景泰朝的内阁权力侵占六部职责,曾被数人提起,比方说前面那个复储小人物——章纶。

于谦也十分警惕内阁权力的扩大,当时,已经有人在公开呼吁扩大内阁职责,但被于谦以“臣等但知遵祖宪、重君命,其他非所敢从”驳回。这时是景泰4年5月。

但是到了景泰5年,殿试读卷官的班次里,内阁就已经位列于谦等尚书之前了(在景泰2年还是之后)。

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可见一斑。

明史的“救时宰相”评价,重点也在那个救时,军管状态兵部当然最大,但后面就和平了,景泰朝武治比较普通,于谦想打出去被景泰摁住了。

因此,吏部尚书王直才是天官,内阁陈循他们才是民生决策者。

内阁里面,一个陈循,是隐隐的内阁首辅,一个王文是个内斗小能手,和谁都要斗。

王文是景泰3年10月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虚职),再入内阁,是内阁出现以来,第一位如此品阶的高级文官,从此以后,内阁的地位与官职终于开始逐渐贴近了。

看得出,内阁壮大和立太子事件有重要联系。

陈循、王文的存在就是景泰后面学会的帝王心术了,借内阁制衡六部,借陈循掌控内阁,借王文制衡内阁。

人都是在不断学习进步的,景泰5年左右,他应该能完全掌握朝堂,不再是一开始那个和王骥直肠子的新手小白了。】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里,已经意识到了这水底下的暗涌。

朱棣头疼道:“这内阁制度,如果侵占了六部的空间的话,就证明,他们的权利是重叠的。权利一旦重叠,权属就不分明,如果一件事情,两方都能做,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两方都不会去做。”

朱元璋沉吟道:“后代会有人去改的。既然后边内阁如此强劲,肯定会有人将权利,从六部手中夺走了,重新梳理过六部职责,最后集中在首辅里。”

他顿了顿:“但感觉,这么个发展下去,这个首辅和宰相还是不太一样啊,好像还缺了点什么。”

【不过,这种不团结的内阁政治生态,平常很不错,关键时刻,有点不够果决、迅速。

我们先从时间线来看吧。底本是《复辟录》和《天顺日志》。】

朱元璋与朱棣已经意识到了,属于景泰的时间,已经到了尾声了。

他们微微一叹。

如今,也有些不忍看这个还远不够成熟的孙子,就这样走向人生的落幕。

【1月11日

群臣(石亨、张靰、于谦、王文、胡濙、杨善、徐有贞等)第一次上书求立太子。

“伏望皇上早[择]元良,正位东宫,以镇人心。”

择,皇上你选谁都可以啦。不是一定要朱见深。

景泰:我偶染病,准备正月17早朝的,不想择。】

朱棡摇头说:“太过犟脾气了!不妨先过继一个小的,但暂时不立为东宫,多少给自己争取些时间。”

朱元璋:“很难说啊!若是景泰身体还好,一切都好,景泰身体不行,这一切,都难以奏效。别的不说,等他死了,情况不就和当时景泰登基时候一模一样了?孙太后还在,孩子又小,旁边又有成年的堡宗在,连景泰的登基的诏书上的理由,大臣们都不用改了!最后,苦的也只是这个可怜的小孩而已。”

【1月12日晚

朱祁钰病了14日了。

曹吉祥——内宫病情探测者,京营支配者,和张軏——京营支配者X2,密谋决定要搞夺门。他们递了小纸条给南宫的堡宗——名分担当。

敲重点!堡宗一开始就知道!不是什么不知情!

1月14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