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 第401章 第 401 章

第401章 第 401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尤其是蓟州那边。

毕竟去年的时候,蓟州地动,朝廷虽然拨款重建,但因为拨的钱并不很多,重建的进度就一再被放慢了。

蓟州重建是直接征了百姓来服徭役,而服徭役是百姓的义务,朝廷是不给拨款的,只吃食和住宿罢了。

而且,这个吃食很差,参比墨珣以前考科举的时候贡院的吃食服徭役的时候,朝廷的只会更差。

住宿条件也不行,就是随意搭了个窝棚,一堆人打个地铺挤一挤。

服兵役原也是不给钱的,但朝廷也有规定,服足两年的正卒之后,按照规定可以免除兵役。而大周的成年汉子戍守边关则需满一年,遇到特殊情况则顺延半年。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已经超过了正常服兵役的时长,朝廷耽误了百姓的农时,也需得发钱补助。再者,大周是按军功给赏钱,鼓励多杀多得既然在哪里都是赚钱,服徭役死亡率较低,但没有钱;服兵役死亡率高,但可以谋个出路到底还是富贵险中求。

牵复帝又问了这个小兵几句,问到他实在是答不上来了,这才摆摆手让人下去。

小兵虽是前来传讯的,但有些机密的事也不可能叫他一个小兵知道。这一次,也就是先传达个消息,详细的还在后头鸿薪王的奏折里。

小兵一离开,太和殿里又没人说话了。

牵复帝半垂着眼帘尚不知在想些什么,朝臣们也不敢随意开口。这也不是什么喜事,谁敢这时候说话去触牵复帝的霉头。

墨珣站在外头,很是琢磨了一阵。

现在不单单是兵丁的问题,还有军饷、粮草、马匹这些。

朝廷如果强制征兵,将百姓往绝路上逼,那就等同于是要让百姓跟着那个钟外谋反了。

谋反这事儿,其实很多人都不敢。

嘴上骂朝廷、骂皇帝,图个痛快,实际上真让他们去,他们也只会推拒。

但是,如果真把人逼急了那兔子急了不还咬人吗

墨珣心里想了几个法子,都觉得不大合适。

他虽然身在大理寺,与征兵、打仗这方面没什么挂钩的地方,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嘛。

玉门关被雅砻破了,对整个大周百姓而言,都会是一场灾难。

就算墨珣想要置身事外,可越国公、赵泽林、伦沄岚他们,哪一个不是大周人

也难怪,一直稳重的牵复帝会连着几次在大殿之中发怒了。

墨珣此时就跟鸿薪王当初被牵复帝任命为征西大元帅时的感觉差不离都是纸上谈兵之流。

没有真正接触到大周的军事部署,亲身了解到军队的情况,就窝在怀阳里要指挥征西大军打仗简直令人笑掉大牙。

墨珣的表情与牵复帝的如出一辙,也是愁的。

随后没几天,牵复帝果然收到了来自征西大元帅鸿薪王的密折。

密折是很厚的一叠,里头详细阐述了征西大军败守玉门关的事。

鸿薪王这个大元帅在边关的守将看来就与牵复帝派来的监军无异。

鸿薪王大概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平日里与几个大将在一处商量对策的时候也是多听为主,嫌少指手画脚的。

而且,鸿薪王还担起了给牵复帝写奏折的责任

这可是大好事啊

这样一来,边关的其他武将就不用再另外给牵复帝递奏折了

写奏折对于大多数的武将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大周的武举虽说也有考“文”的方向,比如一些军事策略之类的,但总归还是以“武”为主的。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武”的方面考得好,“文”那方面完全可以打个商量。

像之前,与墨珣一同在建州官学就读的姜伟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姜伟平参加武举虽榜上有名,但武举考试之中所考的“文”方面毕竟是少数,以至于两人平日里说话,墨珣也不敢引经据典,只捡着通俗的说了。

好在,以墨珣也不是那种酸腐之人,闲谈之中也多是正常的话语居多。否则,墨珣恐怕就还得费心思去跟姜伟平解释,自己刚才说的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好好说话,可不比多费唇舌、多做解释来得舒坦吗

不过,像武将给皇帝写奏折,都可以请代笔的。

在大周,许多武将都不是武举出身,而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身上那一身的军功也是实打实浴血奋战的来的有些还是因为当了小将才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大多数的武将,文学造诣都不是很高。

但武将也是官,也需要给皇帝写奏折。

就是逢年过节,也要写个请安、问好的奏折才行。

是以,武将身边多数会带个幕僚、亲信什么的。幕僚可以找念过几年书,但科举不中的;对亲信的要求就比较低了,一般是本家人,上读书识字的就行。

不管是给皇上递请安的奏折还是别的什么,多数是由武将身边幕僚、亲信代笔的。如果武将自己动笔,字迹丑陋不说,遣词用句怕是也狗屁不通。皇帝如果看不懂,那就失礼了。

鸿薪王的奏折写得十分详尽,他虽没有直接上战场,但也还是从已经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将士口中得知了许多消息,干脆就自己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