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叶盛
,何来逾越本分之说?」
「张蓥,李锡二人尽忠职守,未有谋私之处,他们所为之事,只有上奏言事。」
「若此非因言获罪,何为因言获罪呢?」
沈敬皱了皱眉,望着林聪的目光,多了几分不善,沉吟片刻,他摇头道。
「风闻奏事的确是言官之权,但是,陛下已有明诏,诸科道言官,不可擅自逾越本分,言职权外之事。」
「张蓥为云南道御史,李锡为户科给事中,二人并不分掌边务,亦和兵事无关,贸然上奏,岂非越权?」
「至于出自公心之说,更是难以令人信服,陛下并未禁科道言事,还特命礼部铸造钤记,允言官密奏。」
「二人若有心上谏,可以密奏陛下,为何要堂而皇之,明奏朝堂?」
「君子行事堂堂,无不可对人言之处。」
这回,林聪没有说话,而是另一人站了出来,道。
「二人明奏朝廷,不怕朝野上下议论,岂非更加说明,他们出自公心,毫无私心?」
兵科都给事中,叶盛!
林聪的好友之一,不仅年纪相仿,脾气相投,而且,在诸多朝事上,态度也十分一致。
而且,此人在朝堂上的名声比较特殊。
叶盛是正统十年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寻进都给事中,为人清简,不喜奢靡。
京中官员惯常乘轿出行,前呼后拥,侍者频频,但是叶盛出入起居,却皆徒步而为,少侍从,爱简薄。
他自幼仰慕范仲淹,府中坐卧之处,皆悬范文正公画像,用以自勉。
应该说,如果用一个传统士大夫的标准来衡量叶盛的话,他毋庸置疑是十分合格的。
性格温雅简重,为官清廉慎勤,不爱名利,不喜结党,以致于,朝中很多人都将其和于谦相比。
有趣的是,就连他和林聪的交情,也和于谦跟俞士悦二人十分相似。
君子相得,但是群而不党,堪称士大夫相交的典范。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叶盛不是于谦,他也成不了于谦。
除了简朴清廉这些特质之外,叶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属于十分严重的,恪守仪制伦序的人。
当初天子继位后,以新君登基,赏赐群臣,唯有叶盛以太上皇尚且蒙尘迤北为由,不肯接受。
虽说到了最后,在天子的强命下收了赏赐,但是,却足可看出此人的性情。
.
这是个认死理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在士林当中的风评极佳,这就让很多人在对上叶盛的时候,会有所顾忌。
当然,作为王天官的心腹,沈敬自然是多少沾点他老人家逮谁骂谁的风格。
即便对方是叶盛,也仅仅只是让他皱了皱眉,紧接着张口便要反驳。
但是这一次,他却慢了一步,有人抢在了他的前头,道。
「叶大人,科道御史,分内言事,自然无可厚非,本官也相信,朝中上下大臣,凡上本言事者,皆出自一片忠心为国之意。」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朝廷既有诏命,在未有新旨之前,便当遵行。」
「张蓥,李锡无视陛下旨意,岂非属实?」
「若是属实,那么,陛下因此降罪,又有何不妥?」
东宫,余俨!
天子的潜邸旧臣,瓦剌之战时,曾奉旨屡次前往边境巡视,甚至曾帮助关隘守将击退敌兵。
如果说沈敬和天子的关系还隔了一层的话,那么余俨显然是纯纯粹粹的天子党。
当然,这点差别,在朝堂上可以忽略不计。
看着突然站出来的余俨,沈敬先是一愣,但是随后,便看到余俨不着痕迹的看了他一眼,明显有阻止之意。
虽然还未想清楚是为什么,但是出于信任,沈敬依然立刻住了口。
接着,余俨继续道。
「林大人和叶大人觉得不妥,归根到底,是觉得张蓥,李锡因上疏言事而获罪被谪,并无其他过错,所以指责陛下因言罪人。」
「但是,这一点刚刚沈大人已经说的非常清楚,陛下降罪张蓥,李锡二人,并非因其上奏言事,而是因为二人不遵圣旨,胡乱议论。」
「朝廷自有制度,陛下自有圣德,言官风闻奏事,即便是直刺君过,陛下亦能听言纳谏。」
「然而,风闻言事,不代表可以僭越朝廷典制,无视陛下圣旨,陛下若因二人谏奏言辞过激,怒而降谪,自是因言降罪,若因二人所言有错,怪罪呵斥,亦是因言降罪。」
「可如今陛下并非因其言事内容降罪,而是因其抗旨不遵,违背典制降罪,如何能说是因言降罪?」
这番话说的有些绕口。
但是,意思却解释的很清楚。
说白了,双方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