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90章:驿站民用

第390章:驿站民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蓝玉的分析下,朱权对于目前的情况逐渐清晰。
反贼藏匿山中,易守难攻,只能以计取之。
现在无非就是暗通曲款的事情了。
可以想象,那么多的平民,肯定其中有不少人会选择弃暗投明。
现在对于彻底处理反贼,倒是没那么紧迫,完全可以慢慢来,毕竟春耕已经开始在进行了,农田也没遭到什么破坏。
京师这边。
随着时间流逝,正当大道的水泥路面,已经开始逐渐凝固起来。
不过为了能够彻底的硬化,朱英还是下达令旨,须满一月,方可行走。
京师皇宫。
“老兄弟,来,喝口热茶,这天气,明明已经立春,却还如此之冷。”
“谢陛下。”
乾清宫中,朱元璋和汤和一起,喝茶闲聊。
汤和来皇宫,自然是朱元璋特意招过来的。
一口热茶下肚,汤和感觉身体的寒冷被驱散不少。
虽说住在内城,但上次来皇宫的时候,还是太子朱标逝世。
正旦因病疾复发,只能卧病修养,最近才堪堪好转。
“汤和兄弟,最近朝堂上的事情,可是有所听闻。”
朱元璋笑眯眯,颇有些眉飞色舞的问道。
汤和心中一惊,忙道:“老臣最近一直躺在床榻,对于朝廷之事,未有丝毫耳闻。”
朱元璋有些不悦的说道:“正阳大道重新修建,这般大的事情老兄弟都不知晓吗。”
汤和快速回道:“此事老臣倒是听家中奴仆提起过,不过臣当时迷糊着,也没听得清楚。”
朱元璋再问道:“那入皇宫的时候,总该看见了吧。”
汤和再道:“这风不大,可老臣的身子骨忍受不住,自打房门口上轿,就没朝外看过。”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顿时一滞,着实是拿汤和没办法了。
只好解释道:“咱这大孙呐,从欧巴罗那边找来一批工匠,研发了一种叫水泥的玩意。”
“这玩意合了砂石后,就跟稀泥一般,但不出两个时辰,便可坚硬如岩石。”
“是以此法,再造正阳大道,,自正阳门下于承天门前,左右扩宽三十丈,那一眼望去,真就有当初去草原那股子味道。”
“可惜老兄弟你没看见,不过也不急,待会出去的时候,可得好好看看。”
汤和闻言,脸上震骇之色非常明显,而后作揖道:“恭喜陛下,太孙殿下如此聪慧,更兼之能懂中外之利。”
“往后大明繁荣昌盛,可堪万世矣。”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非常开心。
而后不由说道:“还是老兄弟你懂我。”
汤和不愧是历史上唯一得善终的开国功臣。
就这份揣摩心思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匹敌的。
朱元璋明明是说正阳大道如何好,如何宽阔,对于大孙只是提了一嘴。换作其他臣子,定就逮着正阳大道一顿夸赞了。
而汤和一下子就把握了关键点,对于正阳大道只字不提,就是单聊太孙的优秀,还有对大明未来的憧憬。
这一招,恰恰就是入了朱元璋的心窝子里。
“太孙殿下能够回归,当真是我大明之福。”汤和瞧着陛下心情好,适当的再补上一句。
朱元璋感慨的点点头:“大孙能够回来,确实是咱没有想到的。”
“只是这般多年,咱心里头愧疚呀,当初若是好生再检查一番,大孙就不必受那流浪之苦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有些叹息说道。
汤和见此,连忙宽慰道:“陛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太孙殿下能有今日之成就,想来跟当初流浪边疆所分不开。”
朱元璋闻言,点头道:“老兄弟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咱大孙太优秀了,咱都不知道如何去弥补他。”
“你看最近,自从大孙入宫之后,户部越发充盈起来,内帑更是有着使不完的银子。”
“往年京师,哪有这般热闹,治国治军,咱大孙那都是没得挑剔可言。”
“这就让咱,没得地方去使劲呀。”
汤和听着这话,笑着说道:“陛下,莫怪老臣多嘴,像是太孙殿下如此,别人求都求不过来,现在有太孙帮衬,陛下自当是颐养天年。”
“便就早些把太孙殿下的婚事给办了,到时抱着重孙,岂不快哉。”
朱元璋听到重孙,笑呵呵的说道:“老兄弟说得在理,来,咱们便以茶代酒,共饮。”
汤和端起茶杯:“谢陛下。”
朱元璋茶水入肚,是甘甜美味。
汤和这里,可就是满嘴苦涩了。
汤和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汤鼎在随军征战云南的中途去世,而后几个也是早逝。
最小的儿子汤醴,通过努力成功升到了左军都督的位置,但是在征讨五开的行军中去世。
等于儿子全没了,就剩下两个孙子在,可谓是子嗣凋零。
在陛下面前,也只能是强颜欢笑。
随后朱元璋来了兴致,便就拉着汤和一起畅谈往事。
就朱元璋来说,目前身边能够聊的老人,也就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