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猎场一片沉寂,唯有远处马蹄喧哗风吹树叶依旧。
这片狭窄林间空地上静寂无声。
宗洛单手持剑,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半跪在地上公孙游,沉吟不语。
宗洛方才确是切切实实动了杀心。
如果不是公孙游这神来一跪,恐怕他已经动手了。
他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虽说同虞北洲这种正儿八经心狠手辣人不同。但既然能做到大将军,必然有冷酷无情一面。
上辈子公孙游背后站着虞北洲,自己又在六艺上表现不错,得渊帝多看一眼,而后仕途步步走高。
是个人都知道,要扼杀就得扼杀在萌芽里。
公孙游自己折了武艺签子,书艺又被顾子元夺得魁首,猎艺正在举办中,就连开宴时论剑也沦为宗洛垫脚石。
从本质上来讲,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毫无名气散人学子。
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既然虞北洲也是重生,那他就没有必要再守着失忆这张底牌,不妨尽快恢复身份。要是能在这里斩掉死对头一条得力臂膀,宗洛也宁愿提前掉一层马甲。
宗洛没有掩饰自己杀意,公孙游自然不会错认。
在这样森冷逼迫下,他激动不减反增。
成大事者切忌心慈手软。
先前听大渊三皇子传闻,公孙游还担心这位太过仁民爱物,有优柔寡断之嫌。现在看来,既然能名震大荒,又怎么可能是平庸之辈,想来又是他自己着了道。
激动归激动,眼前还是必须得稳住才行。
公孙游平素恃才傲物,对自己谋略有着相当自信,恨不得立马在未来主公面前证明实力。
“对外,而今天下局势已明,天下豪杰并起。大渊对列国出兵,野心昭然若揭,如今还剩豫国卫国负隅顽抗。两国纵横捭阖,共御大渊。”
“对内,五六皇子夺储之势愈演愈烈,四皇子坐山观虎斗,虎视眈眈。即使圣上再未表露出立储之意,巫祭大典也应举办在即,皆时无论是大巫卦算还是顺应民意,储君一事都该有个下落。”
他一边说,一边留意着宗洛反应。
令人失望是,后者脸上表情依旧淡淡,杀气也未曾收敛。
这番分析天下局势话可不是随便一个谋士能说出来。
如今官职大多由世家贵族士大夫垄断,除非百家捡到好苗子,就连教育都很难普及,更别说开拓眼界了。
要是放五六皇子面前说上这么一通,恐怕他们立刻就得忙不迭拱手说先生高明,请先生助我登基。
然而三皇子连脸上眉毛都没动一下:“继续。”
公孙游一边感叹这位宠辱不惊,一边也被激起了好胜心。
都怪那劳什子北宁王。
公孙游不理解,他在百家宴上他同北宁王那番对话,在其他学子眼里已经是把后者得罪了个遍。再者,他瞅着北宁王这人有些不正常,就算三皇子不接受他效忠,他宁可去赶马也不可能和北宁王扯上关系。
现在三皇子竟然误认为他同虞北洲有联系,简直冤大发了。
公孙游叹了口气。
说完天下内外局势,就该说应对之策了,这才是展现个人能力重中之重。
“卫国国君生性谨慎软弱,深陷废太子之争,到底还留有百年争霸积蓄;豫国虽弱于卫国,国君却人老昏庸,唯有名将武安王苦苦支撑。破去纵横捭阖之术办法不必我再多说,殿下就曾在函谷关一役珠玉在前。但若要出兵,必定先出兵豫国,豫国地势险要,不得不争,且必须要急、快、狠,方能打武安王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大渊虽说百花齐放,但今上暴/政,朝堂话语权被牢牢把控,内核实则还是以法家治国为主。法家重律,乱世之中实行严苛律法固然能够起到安内效果,如空中楼阁,虽建得高,地基却不稳,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待一统天下后,极易引起暴/乱起义。”
说到这里,公孙游朝他拱手:“殿下应当也看出了其背后隐患,这才加入儒家游学队伍,游实属佩服。”
“隐士世家不出则已,一出则必择明主动天下。殿下是渊朝皇子,便是堂堂正正有一争之力。若能辅佐殿下一统天下,实乃大荒千百万年以来开天辟地第一回。”
别隐士世家传人顶多都是扶持个皇子,就连隔壁鬼谷弟子也只是在各国搅弄风雨。
公孙游却有野心,而且野心还不小。
他不仅要动大渊,更想动这天下,参与进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绩里去。
一个厉害谋士有多重要,不亚于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
公孙游又不像宗洛是穿书者,他是正儿八经书中人,能有这么一番远见......只能说虞北洲真有福气,不愧是天定主角。
宗洛定定地看着他,忽而收了剑,不打一声招呼就牵绳离开,朝着叶凌寒离去地方继续。
临走前,他用七星龙渊挑起公孙游手上玉牌。
玉牌入手微冷,纹路分明。确是隐士世家信物。
宗洛知道公孙游是隐士世家传人,全靠穿书前评论区小伙伴们。
但事实上,上辈子直到他自刎前,皇城里也只有虞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