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赤心巡天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乾坤岂为东国清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乾坤岂为东国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恨其入骨,幸亏有三刑宫厘清真相,才没有让误会延续下去。他虽然已经受到了鞭笞,得到了应有的教训,但至今仍然感到惭愧,希望有机会当面向武安侯致歉。

同时,他很理解姜望对国家,对庄廷的不信任,姜望当年才十七岁,要他理解国家的苦衷并不现实。

言曰:“庄虽姜武安之故国,然国小力弱,于份未尽,于心未逮,未能尽护民之责。今姜武安于东齐有大功,得享盛名,余心甚慰。枫林亡魂之痛,亦有归依。”

他很欣慰姜望在齐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代表庄国,表示了对齐国这天下霸国的尊重,并祝福姜望能在齐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说“好男儿功成不必在故土,大丈夫扬名自可在他乡”。

从景国到庄国,从裴星河到杜如晦,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顷刻便扭转了镜世台因为先前缄默而遭遇的不利舆论。

镜世台根本不是缄默,也从来不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镜世台是有更大的责任感,更大的承担,自然要更谨慎,不能轻率行事!

一时间无生教是人人喊打,恶名远扬。

而庄国君臣相得,君民一心。庄君庄高羡和庄国出身的姜望,一者固守家国,一者远走千里,都是为复邪教之仇,都在为数十万无辜亡魂的痛楚而努力……殊途而同归,实在感人肺腑。庄国对去国游子的体贴与呵护,更是传为佳话。

……

……

庄国,新安城,并不富丽的相国府中。

“……事情便是如此。”

杜如晦坐在主位,慢慢地说着话。

曾经的满头乌发,不知何时,已经错杂银丝。

说是神临不老,可他为国忧思太过。

自董阿死后,迟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分担国事的人。

傅抱松太直,黎剑秋太闷,林正仁太不可靠。

他一边操持国事,一边替君主担责,一边还要培养人才……曾经洞真有望,如今却是渐行渐远了。

好在庄国国势日渐茁壮,他也未尝不可于官道上再有寄托,而不必急于传承政柄。

他愁思难去地坐着,对着几个年轻人说话:“如今姜望在霸国窃据高位,深得齐天子信任。那姜述为了齐国霸业,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打击道属,所以一定会不惜代价,维护姜望的名誉,替姜望发声。

当初替姜望作证的规天宫剧匮真人,乃是余北斗的旧相识。余北斗为求命占之术的出路,在齐国盘桓多年,他是替谁说话,所求为何,是不言自喻……

咱们势不如人,又因为素来自立,得不到景国更多支持。

当初本相只能去玉京山受刑,而如今,也只可顺应天下汹汹物议。”

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我们不仅不能揭穿他,还要帮他圆谎。不然当初白骨道为祸的这盆脏水,就要泼到我庄国头上了。”

与坐的年轻人都大有前途,好些个都是国道院出身,列名曾经的“国院六杰”。

当然,如今入朝为官,散落在军方、政界、缉刑司,自不复旧称。国院有新的人才出来,他们也开始崭露头角。

今日聚集在国相府的六个年轻人,都列名“新安八俊”之中。

所谓“新安八俊”,乃是朝野都认可的八位俊才,其中有两个是他国过来投效的人才,剩下大部分是国道院出身……因为秀出群伦的才华,被广泛寄予厚望。

譬如新安八俊之首,以仁心知礼的形象,被广为称颂的林正仁,曾经在黄河之会都打进了正赛。可惜为国搏命太过,遭到了血鬼反噬,没能更进一步。

譬如已故副相董阿的传人,八俊第三的黎剑秋。一手剑术超凡脱俗,神通道法更是国内罕有其匹。

譬如八俊第四、又臭又硬的傅抱松……

“国相为什么会说……”傅抱松沉吟着道:“齐国会泼脏水到我们头上来呢?”

敢于当面质疑杜如晦的判断的,恐怕庄国上下,也只有一个傅抱松了。

此人不近人情,只认死理,常为同僚所忌。

林正仁常与人言,他虽然很佩服傅抱松,但傅抱松的这种性格,在哪朝哪代,都容易出事。也就是当今庄国君明相贤,才有傅抱松这种人的出头之日……时人深以为然。

杜如晦看了傅抱松一眼,平静地说道:“历数白骨道所行之恶事,在我庄国造孽最多。无生教又自白骨道发源。但齐国的这封国书上,却根本没提到我庄国的名字。咱们若是忽略了过去,这就是一个口子,他日姜望随时能从这个口子撕进来,污蔑咱们与白骨道勾结……不可不防。”

傅抱松说道:“所以您要自己填上这个口子,坦露数十万百姓的伤痕,与姜武安共情,帮他推动剿杀无生教之事。姜望既然与张临川不共日月,定然要以杀死张临川为重,对此也只能默认。尤其您还请了镜世台和裴大帅为咱们站台……”

“倒也说不上请不请,这就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