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新岁日常【3】
已平复下心情,道∶
"你呀,也不必与我打这文字官司了,什么紫毫白麻,我知道你心中所想,然老夫既立下此规矩,就绝不可能半途而废。做学问乃世间至高至洁之事,不该受任何世俗泥淖玷污。若满脑子只有功名利禄,也不配提学问二字,不配为我即墨清雨弟子。我不管你今日是为谁来作说客,他若真有这想法,你告诉他,让他自己来同我说,我即墨清雨绝不做毁人前程之事。"
室外,赵衍听到此,神色微微一怔。抱酒坛的手,也倏地收紧。
隋衡也轻轻皱眉,想,以这位左相大人的犟脾气,今日这事,果然不好办。
江蕴端然而坐,神色依然平静,道∶"圣人常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弟子大胆揣测,师父不愿门下弟子出仕,一来是因门风清
正,不想学问二字与功名利禄挂钩,二则,是因师父见惯世家豪强之恶,不愿沾上结党营私之名。兴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官场倾轧,人心易变,从古至今,因为权力之争,富贵浸淫,师徒反目,师兄弟阅于墙者,比比皆是,师父不想门下弟子有朝一日也面临那般境地,故而从源头上斩断这种隐患。"
即墨清雨道∶"你既然都明白,为何还写这样一篇文章。"
江蕴∶"弟子在想,身在朝堂,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独善其身。譬如眼下,师父贵为左相,即使禁绝门下弟子入仕,可依旧受到清流派文官追随,及天下名士大儒敬仰。这是名望带来的影响,并不以师父自己的意志而改变。不管师父愿不愿意承认,在世家与清流的斗争与对抗中,师父都是无可撼动的清流派首领,天下名士敬慕的榜样。师父担任宰执多年,更应深知孤掌难鸣,独木难支,身在朝堂,即便是最清廉无私的臣子,除了君王的信任之外,也需要志同道合的同僚的支持。师父如今是清流一派主心骨,然若有朝一日,师父老去,朝中清流一派,要由谁撑起脊梁?学问需要延续,文臣风骨,同样需要延续。眼下诸位师兄能够专注学问,不受外界俗事所扰,是因有左相府这颗大树庇护,无人敢轻视欺侮他们,可若有朝一日,这颗大树没有树荫可用,诸位师兄,还能如眼下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么?"
即墨清雨默然听完,道∶"照你所说,如颜氏一般,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一呼百应,甚至敢公然挟制储君,把持军政朝政大事,便算是好了么?你可知,颜氏立足百年,英才辈出,族中名师大儒无数,,到后来,为何人才凋敝,除了一个颜齐,剩下的颜氏子弟,连一篇上甲水平的文章都很难作出来么,就是因为心歪了。在颜冰影响下,颜氏子弟自上而下,都汲汲于功名,无人肯沉下心来钻研学问,年纪轻轻的,就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就算是有好苗子,也生生给耽搁了。否则,,以颜氏影响力,这数十年间该培养出多少名士大儒,该为朝廷输送多少真正的人才。老夫是真心为颜氏感受可惜可叹,老夫不想即墨一族再蹈颜氏覆辙,老夫想让天下知道,世家大族,也是有世家大族风骨与坚守的。"
"若人人都把入左相府就学,当做是登朝入仕的跳板,这世上,还有几人会专心做学问?"
江蕴道∶"若是朝廷另给他们展示能力与自由选择的机会,不必经过左相府,也不必经过师父举荐呢?"
即墨清雨果然露出意外色。
这个年代,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基本上以"举荐"为主,举荐标准为品行突出者或才能突出者,品行一项里,主要考察孝廉项。左相府的弟子如果入仕,就算他这个左相避嫌,,由其他人来举荐,在世人眼里,依旧与他这个左相脱不开干系。
约等于避了个寂寞。
隋衡也好奇得等着江蕴接下来的话。
他知道,江蕴一定是做了充足准备,才会坐在这里,与这位以孤高耿介著称的当朝左相面对面"试判"。
江蕴从袖中取出另一份文章,展袖呈到即墨清雨面前,正色道∶"做学问需要风骨不假,可寒窗苦读,对于大部分没有家世背景的寒门学子而言,亦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获得名望甚至是仕途的机会。"
"故而,弟子想为天下寒门学子开辟一条公平公正的选拔入仕之路。"
"弟子斗胆,请师父阅完全文,再作评
断。"
即墨清雨接过,展开,和方才所用白麻纸不同,这是一篇写在洁白宣纸上的文章,墨迹新旧不一,显然是断断续续写成,且有修改痕迹,字斟句酌,非一日速成。即墨清雨看到一半,目光便亮了起来。
"朝廷统一选拔,统一标准,分科取士,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