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章惇脸色沉了下来,眼光直勾勾地盯着林希。林希被章惇这么盯着,好像如芒在背一样。章惇可是“心狠手辣”的人物,杀人不眨眼的,文弱书生的林希哪里受得住章惇的眼光?
但林希知道,越是动弹得厉害,他自己也就越安全。这也是在官场生存的法则之一,背叛的人一定要“带头冲锋”,不然的话,会被人收拾的。相反,冲得越猛,话说得越狠,对手反而不敢动了。因为但凡有“人事调动”,都能明白这是章惇下的黑手,所以章惇现在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太恶心了。
这时候,尚书左丞蔡卞出列,端着朝笏说话了:“陛下,臣不敢苟同。”
蔡卞是蔡京的胞弟,蔡京是什么货色,在场的人可能不清楚,但如果是张正书,不用看都知道那是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只是蔡卞有点委屈,他受到蔡京的牵连,不管是在宋朝还是在后世,都被人误以为是奸臣一党。
殊不知,蔡卞为人刚直,要不然也做不了王安石的女婿。而且,历史上在徽宗朝时,蔡卞屡屡反对蔡京的政策,认为是误国之举。能把兄长怼成这个样子,怼到蔡京都拿他没办法的,就蔡卞一个人。蔡卞死后的谥号更是说明了问题——“文正”!“正”字的谥号,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足以说明蔡卞的出发点,都是从国家出发的。更难得的是,蔡卞不和蔡京同流合污,为官清廉不说,而且还能做事。这一点,在宋朝的官员里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蔡卞的为人众所周知,所以他一出声,赵煦就笑了:“蔡卿何出此言?”
蔡卞端着朝笏,一丝不苟地说道:“臣虽不曾带兵打仗,亦知晓战机稍纵即逝。今我大宋对禁军掌管极严,屡派监军,却难求一胜。而派往西军之监军,只有监督之权,不能僭越指挥,是以西军胜多败少。若是听从朝廷旨意,裹足不前,西军焉能大胜?好比搏击二人,一人手脚灵活,一人却绑住手脚,纵使有千钧气力,亦是无法发挥。若要取得此战决胜,臣以为需三军用命,朝廷不吝赏赐,不设监军,任由西军前线将军见机行事。如此,少则击退夏国来犯,多则收复失地,甚至乎河套之地。臣肺腑之言,还望陛下明察!”
赵煦龙心大悦,没错,他已经知晓这个道理了。
不用说,还是张正书跟他说起这事的,赵煦才意识到,什么叫过犹不及。本来,宋朝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就已经比历朝历代强得多,还派出监军去指手画脚,这不是外行人指导内行人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的命令在打仗的时候都不一定管用,居然还要被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监军来管着,这样能打胜仗?
蔡卞说得没错,战机确实稍纵即逝的。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根本把握不住战机,甚至因为瞎指挥而导致兵败。宋朝已经不是第一次吃这种亏了,偏生朝廷喜欢用文官去做监军。文人眼高于顶不说,还自以为是武侯再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都不在话下。然而事实却是,没有派监军的西军屡战屡胜;派了监军的禁军,屡战屡败,都成笑话了。要是用宦官去监军,输得更惨。
当然,赵煦不会立即表态支持蔡卞、章惇的,不然的话,叫其他臣子怎么想?
“蔡卿所言有理!”
赵煦点了点头,然后问下面道:“诸卿可另有高见?”
这时候,曾布铁着脸出列道:“臣有异议!”
赵煦微微皱眉,但还是不动声色地说道:“曾卿,你且说说看……”
“监军一事,乃是祖制,陛下,祖制不可违啊!”曾布是没办法,他是一定要跟章惇一伙刚到底的。不然的话,他进入中枢的梦就要碎了。为了攫取更多的权力,曾布已经不择手段了。
赵煦也是有点反胃,如果一味遵循祖制,那他还变法干嘛?他刚想说几句话,却被人打断了。
“曾枢密使此言差矣,岂不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赵煦定睛一看,原来是知枢密院的安焘。
安焘这人,是大宋臣子的写照。他还算是兢兢业业,也有才干,但是道德上有点亏欠,所以屡屡被台谏官给弹劾。但安焘的眼光,言语的毒辣,却非一般人能比拟的。这句话很是厉害,直接就怼了曾布——你丫的还是不是新党成员?都变法了你还揪着祖制不放,你想做咩?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这句话等于提醒赵煦,这曾布不能用,赶紧贬了吧,看着恶心。
曾布也是人精,听了这句话之后,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
章惇、蔡卞再厉害,也没有安焘这句话有杀伤力,简直是把曾布放在火架上烤啊!他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了:“安枢密使何出此言?若无监军,西军坐大,将门尾大不掉,如何处之?”
安焘冷笑道:“京中质子何如多,哪有甚么坐大之言!如今我大宋,乃是‘军无现粮,吏无月俸,公私虚耗’。若是曾枢密使有良策且好,若无,则慎言。陛下,为国者不可好用兵,亦不可畏用兵,好则疲民,畏则遗患。今朝廷每戒疆吏,非举国入寇毋得应之,则固畏用兵矣。虽仅保障戍,实堕其计中,愿复讲攻扰之策。且乾顺幼竖,梁氏擅权,族党酋渠多反侧顾望。若有以离间之,未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