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二件事
“而我找你们的第二件事,就是一件我的前任做错的事——关于被开除的王治郅!”李元卫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我倒不是针对信大主任,他做的其他事我虽然不赞同,但是不赞同的原因也只是出发点不同,但是这件事,我认为他做错了,而且大错特错。”
说到这里,似乎是太激动了,他被烟呛的咳嗽了两下。
“当时体育总局已经默许了王治郅留在美国不归队这件事,他却硬要开除王治郅,树立他的权威,结果在釜山亚运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我希望你们回到NBA以后,能帮我劝一劝王治郅,希望他能放下心里的担忧,能够回到国家队,甚至我可以亲自去见他,中国男篮需要他,有了王治郅再加上你们俩,我相信中国男篮能够在明年的雅典取得好成绩,这样中国篮球便会有了更多的喘息时间,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去尝试改革的效果。”
李元卫的声调变高了许多,他显然很憧憬陆非姚明王治郅这样的组合能把中国男篮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虽然他也知道仅仅靠他们三个并不能改变中国男篮发展的根本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再加上巴特尔,一支球队有四个NBA球员,绝对是一支让人充满期待的球队。
陆非心底清楚,王治郅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媒体才刚刚把王治郅贴上“卖国贼”的标签,球迷去年刚骂把王治郅从祖上十八代问候了一遍,这个时候再让他们打自己的脸,显然让他们难以接受。
同样被骂的王治郅也接受不了,如果在职业生涯不稳定的情况下,硬要他不在意这些回来打中国男篮,那回来打比赛心里得多憋屈啊。
划了一刀伤口愈合还需要时间呢,更何况这一刀是划在心头上。
不过这件事就算李元卫不说,陆非也已经有去做的打算,在他第一次踏进国家男篮训练馆,看见球队中少了王治郅这个熟悉的身影的时候,脑海里就在想这个事情了。
他低着头,脑海里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他印象中的李元卫和信兰城。
球迷痛骂信兰城,夸赞李元卫。
在媒体上,李元卫是中国篮球的改革家,信兰城是僵化保守的官僚。
单就信兰城、李元卫来说,篮管中心的这两个掌门人贯穿中国篮球历史。
李元卫的亲民形象和开放作风更容易被媒体接受,与其相对应,信兰城不苛言笑、冷漠寡言的形象几乎就是官僚衙门的脸谱。
不管信兰城如何冷漠,李元卫如何亲善,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作为篮管中心的主任,他们都是在同一个体制铁笼内干活。
李元卫和信兰城的不同,在于如何对待这个“铁笼”。
李元卫曾当过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体科所所长,爱好摄影,著书立说,知识分子气息浓厚。他主张中国篮球走市场化道路,以CBA联赛的职业化为基础,带动中国篮球整体水平的提升,由此提出“大市场,大开放,大视野”等一系列“大”字头的口号。
他甚至推出了一个宏伟的“北极星计划”,长远目标直指其任期之外。他还坚决主张对国家队洋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差一点为了保女篮主帅马赫而辞职,与总局高层颇有龃龉。
不过,李元卫只当了五年主任就告退休,那些大口号和宏伟规划无疾而终。
在联赛开发为主导的改革中,他相信靠准入制的实行,地方俱乐部能承担起青年后备力量的培养重任,事实上许多俱乐部敷衍了事,甚至偷梁换柱。
信兰城从篮管中心主任位置上去奥组委竞赛部,不是“降级”而是“高升”,但奥组委那批官员大都没有如期继续“高升”,他后来在2009年接替李元伟只能算官复原职。
他主张举国体制,但只针对“国”字号运动队,对李元卫留下的联赛制度“萧规曹随”,既不推进,也不倒退。
信兰城把联赛管理全都交给竞赛部,自己甚少接触球队。
事实上信兰城完全不相信联赛能提高队员水平,尤其是后备力量的培养,俱乐部老板都心不在焉。他认为CBA球员一年只打32场球,远远没法跟国青队相比。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国”字号队伍的建立上面,各级队伍一一建齐,长期集训,多打比赛。为了鼓励地方体育局重视后备力量,他到体育总局争取到一枚“U18篮球”金牌,史无前例。
可以这样说,李元卫是浪漫主义改革派,信兰城是保守主义举国派。
两人都在体制铁笼内做事,李元卫希望冲破“铁笼”,信兰城根本没指望“铁笼”会打开,因为“铁笼”的钥匙根本不在他们俩手里。
“铁笼”坚固如常,李元卫不怕头破血流仍要往外冲,信兰城安心呆在“铁笼”内,指望举国手段的效益最大化。
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李元卫改变不了现状,信兰城悉心强化的“国”字号球队兵败马尼拉。
至于CBA联赛,你重视也好,不重视也好,因为无法改变其体制,照样黑哨横行,腐败滋生。
中国篮球的悲剧,是那个坚固的体制铁笼,让你头破血流往外冲也不是,安之若素留在里面也不是。
但是此时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