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一天六个师!
中央突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从一个点打进去,然后越打越深,然后扩展这个突破口,往两翼卷击开来,如果这个时候再来一支从后方迂回的部队,那么敌人的部队就会崩溃了。
而中央突破唯一要求的就是火力,没有火力,怎么能够打进去呢,完全就是人肉包子,去一个,打一个,但是中国军队原本不多的轰炸机早在前几个月的作战之中,已经消耗殆尽,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停靠在金陵机场的三百架飞机,都无法投入使用。
但是桂军从广西出来的时候,信心满满,斗志昂扬,誓要为祖国贡献力量,他们是带着无穷的信心去打这场战斗。
即便是这样,反攻的二十一集团军要实施中央突破,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为险恶的是,第二十一集团军遭遇到的是日军的主力第三师团。日军以第三师团,第九师团,第一零一师团为主力,第十一师团,第十三师团,重藤支队为助攻,进攻走马塘,大场镇。此时的日军第一零一师团已经突破了蕰藻浜,正沿着沪太公路南下,逼近大场。
第三师团在后面,也就跟第二十一集团碰撞上。
由于日军占据着制空权,反攻时间定在了二十一日晚。
十月二十一日晚上,第二十一集团军在蕰藻浜南岸发起了反攻,集中力量,猛打日军中部,第三师团的日本鬼子发现了中国军队,也向第二十一集团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日军的进攻猛烈程度相当可怕。当时国军作战仅仅惧怕日军两点,一点是日军飞机轰炸,一旦他们发现中国军队集结,就展开猛烈的轰炸,扫射。第二点,尤为惧怕日军的三七炮,国军叫它‘卡孔’炮,只因为它开炮的声音就是‘卡孔’一声,这东西对付机枪火力十分奏效。由于国军严重缺乏炮,于是装备了不少轻机枪,但是这东西,一旦发现你的机枪,卡孔一声就把机枪火力点给打掉了。
当时有些长官在战后就说,一个连里有六挺或者九挺轻机枪,一天下来,基本都光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桂军的士兵采取的进攻方案可想而知。
没有重火力突破日军阵地,机枪火力点也被日军的卡孔炮严密封锁,哪怕是选择了在夜晚进攻,他们也只能选择用血肉之躯抗衡,强行向前冲锋,以期待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国土。
在日军密集的火网之中,冲锋在前面的桂军战士纷纷中弹倒地,但后面的战士毫不畏惧,他们似乎不知道死为何物,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冲锋,桂军如一波波的人浪冲向日军的阵地岸边,前边的浪在岸边拍碎,后面的继续冲上去。
桂军在日军凶猛的火力前视死如归,但人肉终究无法抵抗枪弹,众多将士甚至连日军都没有看到,就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仅仅一天时间,六个师被全部打垮。
白将军得知前线的战况,在指挥部大哭了一场。
一天损失六个师,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血肉磨坊了,至于后世传言的什么六个师,去的是六个旅,六个团,更是无稽之谈。
“血水汇聚成溪流,沿着高坡向低洼流淌,尸体遍地都是,宛如人间炼狱。”
饶是这般,夏远心中依旧沉闷。
他回到草棚,接着又开始回想当天发生的登陆作战,日军的登陆作战几乎是畅通无阻。
小川沙东临长江,与崇明岛隔海相望,七十多年前,也就是一九三七年的今天,小川沙是一片泥泞的滩涂,人烟稀少,就是在这里,淞沪抗战中日主力决战开始了,而这里发生的一切,改变了今后战争的走向。
日军在凌晨登陆后,向浏河、罗店、宝山、吴淞一线推进,扩大占领据点,而一旦日军在狮子林至吴淞一带地区占领脚跟,建立桥头堡,后果不堪设想。
而日军采取的进攻方式和日后桂军采取的进攻方式是一样的,都是采取中央突破的方法,然后向两翼卷击,但是桂军没有强大的火力支援,而日军占据了海空优势,哪怕是陆军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武器装备也相当豪华,
应对日军两个师团进攻是陈诚将军的十八军,这是光头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战斗尤为惨烈的宝山,日军当时从这里登陆,二十一世纪的宝山城区已经是繁华的市区,但是在一九三七年的今天,河网弥补,开阔的冲积平原是走不完的淤泥和沼泽。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彭善的第十一师日夜兼程,抵达罗店附近布防,而他们一进入战场,就遇到了大麻烦,自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之后,国军和日军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协议规定国军不得在沪上布防,所以他们抵达以后,这里没有一处防御工事,只有临时构筑和挖掘的野战阵地。
这里是冲积平原,到处都是泥泞的滩涂,战士们用铁锹挖掘野战阵地,几铁锹下去,地下水就冒了出来,根本没办法构筑像样的防御工事。
临近大海,无险可守,这就对日军十分有利,日本的海军和航空兵能够发挥海空优势,海军舰炮能够直接对沿岸布防的中国军队进行轰炸。海军舰炮的口径非常大,远超过步兵炮和榴弹炮,落在阵地上,整个阵地都没了。
抗战的国军战士们都在这样露天的野战工事里和日军对战,挖掘的野战工事里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