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意静妙用,禅王无体
第二天清晨,四大书院的学子齐聚在先圣殿前的广场上。
藏天书院的学子,除参加研学的,其余人退至广场两侧的碑廊观礼。应天书院参加的人数最多,近二百人,身着明黄院服,明晃晃的一片。
其次是身着朱红色院袍的藏天书院,有一百五十人。
雪林书院的学子身着玄黑袍服,人数与藏天书院相近。
无极书院因至今没开设理院,所以参加的人数最少。
四大书院按朱红、明黄、玄黑、麻灰的服色分为四个方阵,研学虽然分为文试与理演,但两科的学子皆可临场观摩,也是为助阵。
闻殊院长笑容可掬地例行开场白,无非是说四大书院研学交流乃天下学府一大盛事,从最初的藏天书院与应天书院之间的交流,发展到如今天下四大学府的共研,累累总总,谈古论今,再及至各大书院不远万里,舟车劳顿,一路辛苦云云。
伏觞在下面听得极为认真,却觉得闻殊院长说了这么多,却没提书院的未来与展望。
焦冉、海那赫依次上台教晦。焦冉神情庄重,之乎者也说了一堆。海那赫大大咧咧,俨然把游学当成了抛开书卷之外的一场游历,他的眼中落尽了东神洲的江山与美人,富饶与繁华,唯独不谈研学之精义。
轮到轲支时,他的话就多了一些,无极书院至今没能开设理院,是他们书院的一大心病。一次次研学与交流,却如铁树开花一般,始终难以实现夙愿。
他们也知开设理院不易,需凝聚无数先贤的心血,故百余年前,就派书院精英前往各大书院学习,但终难尽人意。
也试过从其它书院邀请贤士前往无极书院,愿意去的少之又少,去了的也因水土不服,待不了三个月便又回去了。
最有希望的就是十年前,他们书院出了一个叫游云安的天才学子,被派往藏天书院,历经五年,眼看学有所成,他们一心盼他回到书院建树,不曾想,他却没有再回无极书院,三年前,终于有了此人的消息,却是半路入了修界,一心钻研炼丹术去了。
或许是对修界心存敬畏,轲支说到此处,神情十分复杂,不再多谈,他希望借此次研学,能挑选出数名精英学子,由藏天书院代为培养理科人才。
言罢,他当着众人向闻殊院长深深拜倒,说为了让无极书院开设理院,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恳请藏天书院倾力相助。
之后,文试正试开始,各院先后展示、交流近年诗词歌赋及文典成就。
第二天上午,进入诗词歌赋比试环节,一方出题,一方需当场应题,四院交替,所应诗词供众人赏析。
以诗词风格而论,四院迥异。
应天书院清婉秀丽,雪林书院激情高亢,无极书院华美绚丽,而藏天书院则简洁平易。
下午,按照旧规,四位院长在藏书楼随机选出一幅画,各院推选一人,对画限时作诗,诗体不限。
众人翘首等待,不一会,四位院长就回来了,藏天书院的教工小心翼翼打开画卷,一位美貌女子在月下翩翩起舞的画面呈现在众人面前。
各院推选出来的学子,早就等在一旁酝酿灵感了,看到那幅画,略作沉思,便挥笔洒墨。
四人在规定的时间,先后交卷。
无极书院的是:
“灯舞风摇意难留,几分残梦望月愁,欲见归鸿清影处,从来银杏不负秋。”
藏天书院的是:
“雨想初妆我想眸,醉梦长歌不需愁,待到春来晚欲舞,月色覆雪染重楼。”
雪林书院的是:
“隔空相看咲颜,凭生心上欢,心念念,青山如黛,星沉暮色楚天阔,北冥之鱼,晨曦之露,商汤圣品书,和曲畅饮声瑟瑟,花两岸,清风明月,良辰好景色,今霄酒醒何处。”
应天书院的是:
“秋风吹蝶舞,芳思交加,有华灯映月,笑盖丛花,潮起潮落,暗涌流水到天涯。”|
无极书院和藏天书院,难分伯仲,应天书院的勉强应景,而雪林书院的那个选手不知脑袋里想的啥,字写的最多,但题也跑得最远,惹得众人在下面窃笑不已。
伏觞大开了眼界,他没想到这个世间除了修真大道,还有这么一片美好的天地。当然,他也就是这么一想,真的让他去学,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第三天的文试移到了藏天大讲堂,一幅水墨画悬挂于堂前,画作的笔触简练到了极致,画的就是月下一蒲团。
伏觞见众人凝神静思,有些不解,心想,这么简单的画也拿出来示人?他没学过丹青,可是若由他来画,也差不到哪去。
问题是那幅画有什么可看的,一眼就能看得无比通透了,可那些精英还在看,一个个苦思冥想的样子,好招人烦。
他正自思量间,忽听焦冉说道:“当真是意静神王,妙用无体,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闻兄,何处得来的佳作妙品?”
伏觞瞪大了眼睛,实在不明白这幅如三岁孩童涂抹的画,如何称之为佳作妙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