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弹劾
而梁青云见状,便收敛了锋芒,不再继续深究,毕竟身为一国之君,过分纠缠于此细节,实在有失君王的大度。
在对两位王爷进行了适当的表扬之后,梁青云的声音再次响彻朝堂:“诸位爱卿,望以二皇叔为榜样,有事则奏,无事便可退朝。”这番话未待旁侧的太监宣布,梁青云便亲自说出,他的目光扫视着底下的一众官员,尤其是那些言官御史。
按照李安的分析,这些言官今日必有所动作。
果不其然,言音刚落,便见一位御史大夫给了旁边的御史一个眼色。
那御史会意,立刻迈步向前,走到殿前,深深一礼:“臣,监察御史顾学武,参见陛下。”
随着他的出列,四周的文武百官纷纷投去关注的目光,包括梁青云在内。
李安见状,心中早已猜到了这御史的来意。
李安心中早已明了,此人步前一来,必是有意对己发难。在这皇权云集之地,他虽不敢直接上前质疑皇上,却显然将矛头指向了代皇发言的自己。或许,在他们看来,借此机会将自己驱逐出朝堂,方能一解心头之恨。毕竟,在近期之内,自己所作所为实在太过显眼,梁青云之所以能有今日成就,亦是自己一手促成。现自己成了赵丞相与六王爷眼中的钉,心中的刺,唯有将我铲除,他们方能安心。
李安暗自琢磨,若真自己落了下风,以梁青云目前之势力与手腕,想要在他们手中争得一席之地,实在是困难重重。更进一步想,梁青云一旦被他们架空,大梁国的皇位恐怕也将易主。这般念头让李安眉头紧蹙,心中却冷笑,想要对付自己?定要看看自己的手段答不答应。虽然手未握刀,却也有千万种将敌置于死地之法。
正如所料,此人上前一步,向皇上行了一礼,随后梁青云的目光冷冽地扫过他,显然对其来意了然于胸。至于皇上对此的态度,对于他们这些言官来说,自然是不在乎的。难道因为皇上不喜,就不发言了吗?那岂不是大错特错。越是皇上不愿意听的,我们言官越要大声疾呼,这正是我们刚直不阿的证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名垂千古。若是顺着皇上的意,反而会被后人唾弃。
果然,当众人的目光汇聚在他身上时,他嘴角轻轻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旋即又迅速收敛,面色转为凝重,直视梁青云,声音中没有丝毫的波动:“陛下,臣有一本要奏,针对羽林卫参将,工部、礼部代理尚书,李安之事。其人滥用职权,与民争利,此乃为官之大忌,乃陛下治下之瑕疵。臣恳请陛下洞察,将其革职查究,以正风纪。”言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奏折,高擎于众人前,显然这正是他一夜之间精心准备的罪证,上面详列了李安所犯之罪。
梁青云目睹这一幕,轻轻挥手,一名小太监立刻从侧廊快步走来,将卷轴恭敬地呈递到皇上面前。梁青云伸手接过,仅仅是匆匆一瞥,便已大致了解了内容。随即,他将视线转向李安,在所有瞩目的目光下,轻轻一笑,将卷轴投向李安,轻声询问:“小李子,这顾学武所奏之事,是否属实?对此,你有何辩解?”
李安接过卷轴,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仔细阅读之下,更是忍俊不禁。顾学武的文笔,竟有几分功力,若置于后世,定能成为一名不错的作家。尽管不至于富贵荣华,但保持温饱绰绰有余。文中不仅条条框框列出了自己的所谓罪状,还添油加醋,编织了许多罪名。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与民争利”,并且引用了众多圣贤之言以加重其罪。虽然言下之意并未直接攻击梁青云,但细读之下,难免让人感觉到是在指责梁青云的不作为,甚至暗示皇上的失职。
李安读罢,淡然一笑,将卷轴卷起,正色向梁青云行礼道:“陛下,关于顾大人所奏之事,臣不敢苟同。”
此言一出,底下的文武百官皆不意外。
谁人不知,面对如此指控,李安岂能轻易认罪?
若真如此,不仅自身名声尽毁,连带梁青云也将声誉扫地。所有人心中暗思,顾学武不过是试探之棋,真正的风浪尚在后头。
众多言官御史,乃至御史大夫,皆已准备好奏章和言辞,只待时机一到,便会群起而攻之。
然而,李安的回答似乎并未使顾学武感到意外,反倒使其更加挺直了腰板,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准备好了接下来的辩驳。
在这场言辞的较量中,双方都在暗中较劲,一场关于权力、智慧与策略的较量正式展开。
梁青云的态度,众人的反应,以及李安的回应,都在这一刻凝聚成了朝堂上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顾学武心中暗自笃定,李安的回应正如他所预期,未曾出乎其意料之外。虽然他不是此次政治风波中的决定性力量,但作为一名御史,他对自己的辩才极为自信。在他眼里,李安不过是个侥幸攀登至高位的小人物,怎能与自己这般出身世家的才子相比?他心中早已谋划,如何在接下来的交锋中占据上风,同时预演了李安可能的辩解,准备以更锋利的言辞反击。
而梁青云,在听到李安的回答后,目光如炬般锁定在他身上,淡淡开口:“顾学武已将你的所作所为条条框框罗列于此,据称颇为详尽。对于这些指控,你还有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