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它作为夏朝诞生地的原因之一。

4.0-3.5ka BP,前两百年气温缓慢上升,后三百年显著转转暖。二里头文化呈现出扩趋势。商取代夏后,这种扩张趋势仍未停止。

3.5ka BP,降温来了!气温开始变得不稳定。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侵,商朝内斗不止,开始频繁地迁都。

降温到了3.3ka BP结束。

其后两百年,维持了气温平暖的状态。商朝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现了武丁世。

3.1-3.0ka BP,这一百年发生了突然降温。

约公元前1100年,即3.05kaBP,冰岛发生了全新世以来最大的火山喷发。

部分学者认为火山喷发是全球降温主因。

也有一些持质疑意见,但至少认同火山活动让降温趋势雪上加霜,让降温幅度加剧。

这次降温,标志着从8.5-3.0ka BP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结束。

我们已经看到持续五千五百年的大暖期中有过几次振荡。新石器时代文化、夏朝、商朝在这段时间内兴衰变化。

当大暖期结束会发生什么?

3.0kaBP,即公元前1050年。

商朝在这一时间左右灭亡,被周朝取代了。

3.0kaBP起,气温回暖了。

虽然从更长的时间段观察,其温暖程度比不过此前五千五百年的大暖期,但在3.0-2.85kaBP的一百五十年呈温暖趋势。

换句话说,西周早期虽不及殷商时温暖,但也在偏暖温度中度过。

当时,西周官方的铭文先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多记载于竹简上。竹子喜暖,它能在黄河流域的广泛生长,也表明了气候的温暖程度。

在温暖中,西周从周武王传至周懿王。

司马迁描述:“懿王之时,王室遂衰”。此后,周孝王夺位,也是周朝史上的第一次夺位之变。

2.85kaBP,周孝王执政期间,正遇上了气温变化点,降温趋势来了。

从2.85-

2.7kaBP,一百五十年间的气温干冷。

是从周孝王在位开始,汉水、长江结冰。此后气候异常频发,多位君王都遇上了大旱。比如周厉王、周幽王、周宣王等等。

《竹书纪年》:“泾、渭、洛竭,岐山崩”,《诗经》:“旱魑为虐,如怜如焚”,能在古籍中找到诸如此类气候异常现象的相关记载。

西周走过了前一百五十年的兴盛,从2.85kaBP的降温起,后来的一百多年日益衰落。

这股降温在2.7kaBP得以缓解。

此时是公元前750年。西周已经在公元前771年灭亡,此时进入了东周春秋。

整个春秋时期气温偏暖,与其后的战国时期气温温凉形成对比。两个时期对比来看,春秋相对平和,战国则是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

说到这里,各位观众可能看出了奇妙的现象。————朝代兴亡与气候暖冷变化居然同步了!

王朝上升的和平时期———气候温暖。王朝衰败的战乱不休期————气温下降转冷。

从夏朝兴起到战国兵乱,莫不如是。

以往研究历史,对于王朝兴衰的分析多集中在战乱、经济、君王能力等因素上,对于气候因素的关注度不高。

直至九十年代,科技发展对于古代气候的考古越来越深入,能从更长的时空维度看到气候变化的威力。

地球上仿佛存在一只看不见手,动则以千百年,将文明推向兴篮,又将文明搜入衰亡。冷期暖期的跨度之长,足以将一个王朝摆布于股掌之间。

这是巧合吗?

那就继续拉长镜头去看,而首先要得到一份中华五干年的气候数据。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竺可桢曲线。

早在1972年,竺可桢先生通过历代文献,提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总结了五千多年的中国气温变化曲线图。

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考古物证不断完善气候曲线模型。

然后,另一些学者再将王朝兴衰的曲线绘制出来,将它与气候曲线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几乎重叠,从而验证了“冷抑暖扬”的大致历史发展规律。

br />

气候冷暖脉动,只是王朝兴衰的影响因素之一。

两条曲线对照时也出现了无法重叠的部分,那就是人为因素占比重,人力对历史发展影响强的体现。

对于为什么会有此规律,两句朴实的俗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