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隐患
科苏特和整个匈牙利政府正在全力以赴将布达佩斯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的同时
奥地利的军队正在帮农民割麦子,收拢难民,修缮房屋,重整被破坏道路
事实上弗兰茨并不着急解决匈牙利问题,甚至收复匈牙利这件事本身在弗兰茨心中的优先级都很低。
要不是庞大的军费开支和高昂的军国主义,弗兰茨完全可以和他们耗上几年耗尽匈牙利民族最后一丝生气。
事实上六七十万人的军费开支对于奥地利帝国来说并不算什么,真正让弗兰茨头疼的是军国主义。
历史上一直爱好和平的奥地利人在持续的胜利之下正在疯狂向另一个极端转变。
根据不完全统计1848年奥地利帝国军工产业相关投资提升了700,军队人数增加了75,这还是在弗兰茨强制退役了一大批老弱病残之后得到的数字。
虽然这些社会投资与国家的投入还有一定差距,但毫无疑问大量的民营军工企业将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如果奥地利帝国无法消耗掉这些产能,奥地利帝国的武器就将流往其他国家,技术扩散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更糟糕的是投资者和商人们一定会想方设法避免亏损,而让军火大卖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
商人们不可能自己发动战争,他们必须通过政客或者弗兰茨这个皇帝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弗兰茨也许能够坚守本心或者因势利导,但政客们可未必能做到,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军队人数的增加不仅仅是意味着更多的军事开支,更意味着军人这个团体正在壮大,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政客们也会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利益。
战争是很可怕的,军人们最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们更加清楚战争会带来的红利。
一个大头兵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升迁的机会,但一场战争他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军士,甚至是军士长。
(大头兵即列兵,军队中的最低等级士兵,军士包括上、中、下士,军士长是士官中的最高等级。)
发动战争也许只是激进的宣传口号,是一部分人博得政治利益的筹码。
然而民众们可未必会这样看,他们极容易被政客、媒体,以及经过美化后的历史共同编织的幻象所欺骗。
一个个渺小的普通人反而会成为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他们会共同组成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声音,就连弗兰茨这个皇帝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战争开始,商人获利,政客获益,民众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那么三方就都有了继续下去的理由。
战争将无法停止,直到国家灭亡,或是美好的泡沫被现实戳破之后自我崩溃。
历史上亡于军国主义的强大帝国并不少,其中我们熟知的有秦朝、元朝和斯巴达,以及少有被提及的亚述帝国。
这些帝国在自己的时代全都是不可一世的存在,他们即便作为败者也依然能让历史所铭记便是最好的证明。
弗兰茨并不想步这些国家的后尘,而且他完全有能力消化掉这些产能。只不过为了防止其过热必须要浇上一盆凉水
除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眼下最明显的便是大众审美观的改变。
维也纳秋季最流行的服装居然是军服,这谁敢信?满大街都是穿着统一军服的人在四处溜达,如果换成其他穿越者看到自己治下出现如此场面一定会大笑。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我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
“我的组织度和纪律性已经拉满!”
但弗兰茨却半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将军服设计得尽可能美观是为了防止没人想参军,却不是要每个人都穿上军服。
统一着装这种事情,弗兰茨之前也干过,但那是在学校和难民营,一方面是为了塑造集体观,另一方面是营造归属感。
在维也纳这个时尚之都出现统一着装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皇室领地。
两场大火的余波持续了十多天,奥地利军干脆原地休整,即便没有弗兰茨的命令,海瑙也不会选择追击。
你可以说海瑙是个没人性的疯子,但不能说他是一个傻子。
让十九世纪的步兵强行冲入火场追击敌军,这种操作一般人做不出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让军队帮忙全面灭火根本不现实。
毕竟你无法确定你在阻止灭火的同时敌人是不是在组织反攻,挖一条隔离沟防止火势向己方蔓延倒还可行。
除此之外救火的难度也很大,尤其是亚诺什·达莫扬尼奇逃跑时放的火,他放火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截追兵。
亚诺什·达莫扬尼奇的残兵一路上引燃了他们一切能见到的可燃物,焚毁了沿途所有的村庄。
正因为亚诺什·达莫扬尼奇一路上的“烧”操作,才让整场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无论是从战术角度,还是战略角度,亚诺什·达莫扬尼奇的行为都无可指摘。
因为他确实逃过了奥地利军的追击,同时迟缓了奥地利军的进军速度,并且制造了大面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