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高管的古代小厮生活 > 第122章 第 122 章

第122章 第 122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香教,真是一步步在在他铺路。

九皇子心中冷笑,同样是儿子,父皇的心真是偏得没边了。

若是霍谨博知道九皇子的心思,只想送他一句——脑补要不得。

永康帝一开始对他只有愧疚,能有今日的重视,是他用心谋划且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才换来的,这年头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地疼爱和偏宠,尤其是半路认回来的儿子,亲情更需要慢慢培养。

说起来,大皇子才是人生赢家,只是他自己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同时也是他的无能,助长了下面几个皇子的野心。

随着永康帝进来,大朝会正式开始,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这次大朝会足足开了一个多时辰,早朝的重点依旧在安置百姓上,天气越来越冷,朝廷之前紧急盖了一片木屋,勉强遮风还行,可没法预感,因此需要朝廷出资给百姓置办御寒衣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为地龙翻身无法开工的商铺,以及因此失业的百姓们,这些人也需要朝廷去安抚。

整个早朝,一多半时间都在讨论这件事。

等早朝结束,众人都缓缓松了口气,只是还不等把气松完,便看到霍谨博自然而然地随着永康帝一同离开。

? ???

方才皇上有让昭睿郡王跟着吗?

六皇子和九皇子对视一眼,心中愈发不安。

霍谨博随永康帝一同回了勤政殿,依旧是看请安折子的一天,永康帝没有让霍谨博接触别的,就只让他看请安折子。

/>

霍谨博摇头∶"儿臣受益良多。"

"说说看。"

"儿臣才知道仅仅是一县之地,治理起来也不容易,断案诉讼之事有一件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百姓对官府不满,影响官府的信用,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经常有斗殴之事发生,父母官更加不好当,还有些偏远县城甚至出现当地富户集体找借口拒绝交税的情况,当真是胆大包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一道道的请安折子中不仅有官员对永康帝问候,还有各地一些情况的介绍。

永康帝道∶"朕只有一个人,深知一人的精力有限,送到朕手里的奏折都是经过秦爱卿和柳爱卿筛选,唯独这请安折子朕不允许他们筛选。"

"朕久居京城,虽多次出巡,可去过的地方和整个卫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朕是皇帝,朕要了解朕的子民都在过怎样的生活。"

"因此朕鼓励官员给朕写请安折子,只要他写了,朕就认真批复,朕坚持了三十年,你如今能看到的这些是朕用真诚换来的。"

正是永康帝认真地批复,让各地的官员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永康帝有认真看,而不是简单的圈红。

正是如此,官员们才愿意和永康帝说心里话。

这种情况在永康帝刚继位时根本不可能出现,那会儿写请安折子的人并不算多,即便写了也是长篇对永康帝的赞美,是真真切切的无趣且没有意义。

是永康帝三十年的坚持换来这一切。

听到这话,霍谨博心中对永康帝满是敬佩,以真诚换真诚。

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永康帝看着他道∶"从今日起,由你批复各地的请安折子。"

霍谨博面色微变,却是没有推辞,正色道∶"儿臣遵命。"

永康帝欣慰地点点头。

他希望这份真诚能继续下去。

皇帝是九五至尊不假,可皇帝长时间待在皇宫,卫国的疆土不是只有皇宫这么大,他需要了解各地的情况,若他对其他地方漠不关心,就会有官员心生歹心,做出欺上瞒下之事。

便是现在,亦有欺上瞒下

的事发生。

永康帝不奢望完全杜绝这件事,最起码应该减少此类事的发生,想要做到这些,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员自身的修养上,皇帝同样应该做到自己该做的。

所以永康帝允许各地官员给自己写请安折子,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只要他递了折子,沿途的驿站就得把折子完好地送往京城,胆敢在这个过程动手脚的,皆会被永康帝以最严厉的刑罚处置。

随着霍谨博话音落下,高应捧着一支毛笔放在霍谨博的书案上,同时还有红墨。

沾了红墨的毛笔有个名字,名为朱笔。

在卫国,除了记录犯人的名籍时用朱笔,其他人并不会用朱笔。

更多时候,朱笔是帝王的专有权力,因此皇帝批阅奏折又叫朱批。

同样是批阅奏折,秦守洪和柳修严两人帮永康帝处理奏折,都会附上自己的意见,用得依旧是黑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