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471章 再临特区

第471章 再临特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辆带帆布棚的绿皮解放车,呼啸行驶在国道上,已经是第五天,算是将将进入岭南范围。

之所以走得这么慢,一是路况和车辆的问题;二来是为安全起见,白天赶路,晚上进入城镇休息,绝不往偏远小道上找捷径。

这几天,李建昆、金彪、陈亚军和司机师傅四人,吃住全在车上,这就是为什么特意找辆带帆布棚的卡车的缘故。

如此小心谨慎下,一路有惊无险,在出发之后的第七天,解放车总算抵达鹏城。

“李同志,还往哪走?”

司机师傅再傻,现在也看出来,这三人有点问题,他们带的大包小包很蹊跷,一路护宝似的。

不过不关他的事,对方租车时手续是齐全的,来自东升街道办旗下的龙牌刀具厂。

这一个礼拜虽说给他折腾得不轻吧,所幸吃喝方面的待遇不错,抽华子,喝北冰洋,买来的饭菜一准大鱼大肉,吃腻了还有方便面换换口。

副驾驶座上,李建昆指指前挡风玻璃外面,道:“你沿着路标走罗湖,到时我再找人问问,咱们去华侨旅社。”

司机师傅也不多打听,摸出一根华子点上,咧咧嘴,“得嘞!”

林新甲在他们出发前,也回到鹏城老家,目前下榻在罗湖华侨旅社。而南洋银行罗湖分行,正在旅社旁边。

解放车行驶在鹏城的道路上,李建昆一路上高低提起一些的心,终于缓缓落下。不是他胆小,胆小的人就不敢走这一遭。明年即1983年,后世众所周知,这年发生了些事,为啥?

不整顿不行呗。

透过车窗,李建昆打量着外面的景象,鹏城外围地区,仍没有太大改变。多是荒山野岭,水、电、通讯、交通这些基础设施,皆无从谈起。好像他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一条黄土路。

很多后来的人并不了解,所谓特区,并不是指整个鹏城,只是中心区域,占全市面积约六分之一的范围。

似乎正是今年,特区与非特区之间,会用铁丝网架起一道管理线,也被称作“二线关”,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二。出入需要特殊证件,叫作“边防证”。

现在显然还没动工。

随着解放车愈发接近罗湖,李建昆视野中的景象,逐渐变得不同。他看见不少正在大兴土木的工地,其中有座十几层高的在建大楼,老远能看见,如擎天一柱。

他回忆着对于鹏城发展历史的印象,确定这座大楼,应该是“电子大厦”。

1981年动工,会在今年8月竣工,建成后成为特区第一高楼。

这是第一座,由国人自己建造的二十层以上的建筑,具有一定历史性意义。

不过,它保持特区第一高楼的时间,非常短暂,很快会被高五十三层的国贸大厦所取缔。李建昆视线搜索,倒是没见着。即使还没动工,也快了吧,建设速度也非常快。

国贸大厦的建设,在80年代算是一個奇迹,平均每三天一层。

他的视线,再次回归到在建的电子大厦上。

那片区域,后世会成为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商业街区——华强北。

从1982年电子大厦即将落成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特区虽说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已经把握到一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子大厦的建立,标志着特区打响了电子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枪。

李建昆无声笑笑,想着等电子大厦竣工,高低要拿下一层——印象中它每层的面积并不大。眼下在鹏城,想要直接买地,还办不到,没人敢卖。那些搞房地产的也是变着花样玩——特区出地,他们出钱盖房,再进行利润分配。

在不能拥有自己的大楼前,那里将作为自己科技产业的大本营。

当然,这是后话。

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在特区支棱起一个摊子。一家工厂,作为产品落地的主机厂。

否则即使他拥有再好的产品,也只能像姨妈巾和尿不湿样,转卖技术,无法获取最大利益。

这家工厂还不能像TTK家电样。

他只给股份,不会给股权。简而言之,他来主导经营。

至于说TTK家电,起初的算盘只是占个便宜而已,没想太过掺和它的运营,毕竟它后世发展不错,坐吃分红即可。

念头纷呈间,车辆驶入城镇,李建昆下车打听过华侨旅社的位置后,解放车在轰鸣声中,继续驶向目的地。

-----------------

南洋银行,罗湖分行。

只有一百平方米的临近铺面里,人影稀疏,切确地说,除港城过来的工作小分队外,没有一个客户。

行长伍锦瑞在办公室里急得直跺脚。

虽说这个分行主要任务,是为吸引外资服务,但这是集团的大方针,如何吸引外资,由港城那边负责。他的主要任务还是两块:管理好分行和吸纳人民币存储。

尤其是吸纳人民币存储,与他的薪资是直接挂钩的。

他抛家不顾,油盐米粮还得从港城扛过来,可不是为坐冷板凳。

是,这年头内地整体贫困,但是一百两百的,各位亲爹亲娘,你好歹来存啊,积水成渊,存的人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