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清 > 第283章 四省冠名权

第283章 四省冠名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荆州。

湖广总管、平虏侯王五接到武昌朝廷通知,要在汉阳设立大军后勤粮草基地,同时汉阳也要归渡江后的行营直接管辖。

将汉阳设为大军的后勤粮草物资转运中心是因为汉阳紧邻长江,与武昌隔江相对水运方便,因此江南的物资通过水师输送到江北后肯定要在汉阳统一存放,再统一拨付前线诸军。

相当于一个前哨基地中转站。

跟汉中性质差不多。

但汉阳一旦归渡江后的行营管辖,就意味汉阳实际控制权从王五这个地方诸侯手里转移到了吴三桂的“中央”手里。

这对于实际仅控制荆州、汉阳、荆门三地的王五而言,无疑权力和地盘都受到极大削弱。

在这份朝廷公文上署名的是以户部尚书身份入阁办事的大学士来度。

由于首辅方光琛在西北未归,次辅刘玄初又在昆明养病,因此吴三桂设立的内阁实际主事者就是这个户部尚书来度和礼部尚书钱点。

二人都是原明朝在辽东的文官,追随吴三桂都有三十年时间,是吴三桂十分器重信任的“老班底”。

程序上,这份来自武昌内阁的公文应当直接派送给湖广总管王五,但公文是汪士荣拿到总管府的。

也就是说来自武昌朝廷的公文绕过了王五这個湖广总管,直接发给了总管下属的巡抚手中。

明显不合理。

好比过去燕京内阁公文不发给湖广总督张长庚,而是发给湖北巡抚胡全才,再由胡全才转交总督。

又或书记没接到通知,县长却接到了,这不倒反天罡么!

王五分析武昌内阁之所以这么做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还没有彻底将他这个平虏侯当作“自己人”,至少内阁那两位大学士对他存有偏见。

二是吴周王朝的官制存在不少问题。

大体上吴周继承的是朱明制度,但很多官职还是互相冲突,以致职责不明。

如张长庚降吴后被封为定北王,并仍任湖广总督一职。

可王五这个平虏侯同样也被任命为湖广总管。

这个总督和总管到底谁管谁?

要是总督是老大,那总管压根没必要设立,完全是多此一举。

设了总管就应该废除总督,哪有二者并立的道理。

你要下面的巡抚、布政、参政、知府给总管汇报工作,还是给总督汇报?

现行吴周官制完全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实是搞不明白吴三桂既然全盘继承明制,为何还要沿用先前别出心裁的官职。

自古官职混乱、职责不明必然会出现扯皮的事。

短期还好,长期下去肯定会出大问题。

但这个问题以王五的身份显然没法解决,也只能无奈自嘲自家这个总管有点橡皮图章的意思。

内阁那边直接给汪士荣这个湖北巡抚发文,也许是考虑汉阳归湖北巡抚管,因此没必要单独给总管、总督发文。

究竟是不是这样想的,王五不得而知。

他没有因为内阁对自己的“不重视”就消极对待此事,反而在汪士荣询问是否照内阁要求办理时,没有任何迟疑就爽快答应将汉阳控制权移交内阁,也就是吴三桂的“中央朝廷”。

见王五这么痛快就把汉阳府交还朝廷,汪士荣还稍稍愣了下。

他以为眼前的平虏侯多少会向朝廷提要求,拿汉阳跟朝廷换其它地盘,又或要钱要官。

没想人家什么也不要,直接爽快答应。

两相一对比,倒显得他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殊不知面前的侯爷也是强捏鼻子迫使自己“割肉”。

没办法,谁让这会再大的事也不及北伐事大呢。

用张长庚的话讲,吴军不北伐,他们都得玩完。

历史车轮在他努力作用下已经偏离原本历史,那他适当做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见左参政钱文涛在,汪士荣忙吩咐其准备三千头猪,五千只羊,鸡鸭、禽蛋若干,组织民夫送到汉阳供应渡江大军。

“我明日也要去汉阳坐镇,确保各处不出问题,不然哪个环节出了差子,皇上那边肯定不高兴。”

汪士荣不是请王五这个总管同意,而是打招呼的口吻。

许是吴三桂称帝让这位汪先生也开始“膨胀”起来。

人之常情而矣。

王五哪会计较这种小事,当下点头同意。

汉阳那边的确需要汪士荣这个巡抚出面同各方打交道,协调军地关系。

不然肯定乱套。

这次吴军北伐出动十万兵马,吴三桂更是御驾亲征,需要的粮草物资以天文数字计,汉阳如今不仅是个大兵营,更是个大粮仓。

属于重中之重。

不然吴三桂也不会让马宝先领15000骑兵渡江在汉阳北部起屏障作用。

此次吴军大举北伐所需粮草部分来源于云贵输送,部分来源于湖南和武昌提供,不需要王五这边承担多少。

但要是仗又打着胶着的僵持局面,那吴军的后勤压力就大了。

云贵地方太远,又要承担西北方面,多半是不能再指望。

唯一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