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拼上这条老命也值了!
杨振还真不是开玩笑。
诺贝尔奖很高大上吗?
其实不然,而且是越往后,越是掺杂了太多的其它因素和影响力在里面。
当然了,抛开那些不知所谓的文学奖、和平奖啥的不说,你也没法过于指责对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公正性上,存在多么的不公平,实话实说,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
但说白了,也就仅此而已了。
记忆里,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就是凭借在石墨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2010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两项主要成就,一个是在2004年,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了石墨烯;
另一个,则是于2009年,在单层和双层石墨烯体系中,分别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常温条件下的量子霍尔效应。
现在,这两個人已经拿到了第一个。
但第二个,却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
当然了,相较而言,第一个在影响力上肯定是超过第二个的,毕竟是它的出现,让材料研究从三维材料跨入了二维材料领域,单此一项,就意义非凡了。
所以看起来,第二个更像是个添头。
但事实上呢,意义很重大,但它不代表就价值同样巨大啊!
所以在第二项上,研究出它的量子霍尔效应,其实同样具备革命性的突破。
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制备方法呢?
甚至直接把氧化石墨烯薄膜给做出来,用到高效的过滤系统上,在海水淡化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呢?
那就不得了了……
因为这种成果,先天就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就在持续性发展目标上,把淡水资源列为了不乐观选项。
再加上气候变化,也正在将人们置于水安全威胁的边缘,干旱、洪水、冰川融化等,都将会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
联合国甚至还做出过预测,说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14%的人口,将可能面临缺水的危险。
所以,海水淡化技术究竟有多么重要,那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搞出来的这个过滤水技术,对于大规模脱盐工厂的过滤效率起到显著的提高作用,那么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一场极可能会面临的淡水危机。
这,可是造福全人类的一个壮举啊。
所以这样的成就,如果都拿不到诺贝尔奖,那可就真心说不过去了,全世界人民都能直接喷死你个组委会。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就不是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带着老路玩儿了,而是老路带着这俩石墨烯之父玩儿了……
更不要说,高高在上的诺贝尔奖,其实也是可以私下里运作的。
所以你只要舍得砸钱,还不缺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那就一切OK了。
杨振对这种事儿,,可太清楚了。
所以,他自从融合了那份灵魂烙印之后,就再也对这些玩意儿没什么兴趣了。
什么诺奖,什么高校排名,什么《服不死》啊,什么奥斯卡啊……
西方搞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多少不是统治工具化的,就算有些一开始不是,后面也会慢慢变成其中的一份子……
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杨振不需要这些,他自始至终认为,能攥在手里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
。。。。。。
项目报上去,京航果然很快就完成了审批。
老路感觉自己好像没这么大的面子,应该又是杨振的身份在无形中助推了,但他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所以心安理得的接受!
我蹭点儿自家学生的光,能叫蹭吗?
肯定不能这么形容的……对吧!
但对于京航的几个领导来说,却是不约而同的闪过一个念头:果然,这小子又跨界了……虽然这次看上去,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当然了,这次的项目就不能只算是京航的了,昆仑也是出了钱的同时,还出了3个人的。
其中之一,就是王文杰。
材院这边也不含糊,老路发了狠,也是够拼的,直接组成了一个14人的项目组。
他亲自挂帅,配备最强的人手,甚至几乎没有招进来几个硕士,而是基本由教授和博士生组成。
不过即使如此,关键力量还是昆仑这边的。
毕竟,一个杨振就差不多顶一个团队了!
然后场地是现成的,资金也随之很快到位。
杨振也挽起袖子,正儿八经的又客串起了总指挥,先从石墨烯讲起,讲它的氧化性优势,讲它的独特性质,讲它的可调谐孔径对多类型离子的过滤,讲它的薄膜制备猜测……
一讲就是一天,虽然讲的口干舌燥的,但还好在座的没有一个弱鸡。
所以,消化起来也就足够的快。
杨振对此还是挺满意的。
然后,整个项目就很顺滑的进入了筹备阶段,但杨振肯定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这边的,所以,王文杰就再次成为了他的代言人。
至于老路,则被杨振直接摁在了图书室里,啃起了凝聚态物理。
不求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