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苏烟告别陆行之后,原本打算回太傅府,远远地瞧见那对母女居住的院落,心蓦然沉到谷底,转身去了定国公府。
听说陆行之和陆仁忠被太皇太后叫去长乐宫了,应是商议婚礼细节。
苏烟没有多问,和姚夫人一起用了晚膳后,央着姚夫人讲七里八乡的趣事,直到月影清冷、暮色深沉,她才徐徐告别。
入了太傅府,一道邪风肆起,廊下挂着的挑灯被吹得乱晃,灯火忽明忽暗。
她抬头望去,老槐树后的残月消散、浓云密布。
天幕压得很低。
这时,一个小丫鬟急匆匆跑来,“小姐......”,却是几番欲言又止。
如薇急了,“有事赶紧说。马上要下雨了,莫要耽误小姐回房休憩。”
小丫鬟适才指向墨兰苑的方向。
不远处的长廊下,站着那对母女,穿着朴素的衣裳,正满心期待地朝着苏烟的方向张望。
小丫鬟:“奴赶了她们许多次,她们不听,非得等您回来。天没黑就杵在那儿了,一直等到现在......”
如薇,“怎的?还嫌不够碍眼?还嫌风言风语传得不够?要上门挑衅?”
如意,“小姐,奴去赶她们走。”
她脚比嘴快,话没落地,人已往前走了一截。
却被苏烟制止了。
苏烟,“不了。”
她闭上眼,缓了一会儿,吐了两口浊气,再睁眼眸底只剩平静。
她走向二人。
廊下的妇人姓莫,用一把木质的桃簪斜挽着发髻。
她身上的青色褂子干净,洗了多次后略微泛白,套在她身上有些大,显得空荡荡的。
莫氏见着苏烟过来,忙拉一把身后困倦的痴傻女儿,然后对苏烟说。
“苏,苏小姐......”
苏烟不理,侧身往东厢房走,莫氏就拉着女儿跟上。
“谢谢苏小姐给我们送银子。我,我听说你喜欢吃甜酒汤圆,特意做了些。还,还是热的,你要不要尝尝?”
莫氏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罐,颤颤巍巍地托在掌心,送到苏烟跟前。
瓷罐有些旧了,盖子缺了个小口,隐约可见算不得平整的缺痕。
苏烟停下,眸光扫过莫氏粗糙的双手。
这双手干巴巴的,枯瘦得很,指甲因着常年辛劳做活而裂开。
苏烟撇过头,没有再看。
“多谢。我吃过了,你拿回去吧。”
莫氏顿住,却也没有多惊讶,似乎早已猜到。
她没有往后缩,而是抱着瓷罐往前送了送,“干净的,没有毒。”
莫氏的声音不大,却如暮钟般响在苏烟的耳畔。
苏烟没有接,莫氏就这么定定地站着,身子佝偻、微微前倾。
忽然,莫氏身后的女儿窜出头来,对着苏烟傻呵呵地笑。
莫氏往后瞥,“她,她特别喜欢你,从回来的第一天起就要来看你。”
痴傻女儿被唤作“月儿”,也不知到底姓什么,生得乖巧漂亮,眉宇和苏烟有七I八分相似。
月儿拿出一个藤条折的蛐蛐儿,乐呵呵地往苏烟手里塞。
“给......给你!”
蛐蛐儿是新的,身子矮胖胖的、两根发须晃晃悠悠。
蛐蛐儿似有一道魔力,混着月儿眸底的天真,烫得苏烟的手猛然一缩。
“晚了,该睡了。你们回吧。”
言罢,苏烟径直回了厢房,不管那对母女如何唤,她都没有停下。
身后,一道闷雷打下来,雨点儿噼里啪啦往下砸。
那对母女没有带伞,一时半刻怕是走不了。
她们讪讪徘徊在屋外的长廊下。
莫氏似是还想再说些什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摸着女儿的头,不断叹气。
厢房里,苏烟的心烦躁地紧。
她从未想过她们的第一次见面会是这样。
没有剑拔弩张的质问、没有阴阳怪气的嘲讽,只有竭力且笨拙的讨好。
她侧躺在软塌上,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清脆声,手里的书册子久久没有翻过。
这场雨来得急来得狂,大有永不停歇之意。
那对母女没有离去,苏烟偶尔能听到痴傻女儿执着且重复的询问,“妹,阿妹......不喜欢?”
苏烟的心更烦了。
瞧见她这样,如意试探着上前问她,“要不奴赶她们走?顺便......给她们送把伞?”
“为何要送?”
苏烟反问道,语气是少有的不甘。她明知不该置气、不该较劲,却压抑不住内心翻涌的情愫。
最终,她放下书册,揉了揉太阳穴,指向角落里横着的油纸伞。
“送吧。莫说是我给的,就说......”
苏烟顿住,将剩下的话咽入喉腔。
窗外,廊下的莫氏已拥着月儿冲进暴雨中。
莫氏脱下泛旧的青色褂子,将褂子罩在月儿的头顶。
那奔跑的两道背影单薄且模糊,在昏暗的夜色里溅起冰凉的水花。
屋外,盛着甜酒汤圆的瓷罐儿,被好生生放在苏烟半掩的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