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one day·一天
的孵化!
他们的团队,靠着签约青年作家,做版权开发!
图书出版,影视出版等等,大赚特赚!
特别是后者影视版权售卖,养活了一大堆狗血的校园青春片...
版权,才是钱呐!
这也是杨潇把版权签约那一块儿,单独拆分开来的原因。
他打算到时候让时光文化传媒来运作,经济收益方面自然也是和这边不相关,两者最多有一些劳务的关系。
说起来。
原时空韩寒,做的这款app,到后期也和很多软件一样,自然而然的被市场淘汰死掉。
因为光是做一些图文分享,光是写文章,微信的公众号就能做。
有必要单独去下你们这款软件吗?
所以,这又是一个死于没有找到转型方向的应用!
就像索尼一样。
他们的创始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索尼的游戏机已经占领了全球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客厅,却始终无法在华夏年轻人当中普及?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年轻人...没有客厅。
都特么只喜欢窝在自己的房间里!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要具有市场前瞻性!
而韩寒的这个【one】的创意,可以说赛道很好,但是方向错了。
于是,杨潇作为重生者,他针对这个情况,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
就从名称来看。
原本它叫【one·一个】,意思就是“简单生活,一个就够了”。
讲好听点,一个意味着内容精简。
难听点,就是特么看一眼就结束了!
用户有多少停留时间呢?
说白了,这款应用的服务理念,就大错特错了!
谁都是想留住用户,你倒好,内容就这么点儿,看完就把用户劝退。
自身的市场定位就有问题!
局限了发展,转型困难,之后船大难掉头。
你不死,谁死?
而杨潇设定的名称【one day·一天】,主打的就是一个多内容的应用生态。
名字给人的感官就不同。
一天!
意味着用户一天都可以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只有留住用户,才有更好的价值!
而要留住用户,就必不可少,要让软件达到交互的作用!
光是做内容分享?
必死无疑!
在杨潇的设想里。
原本的【one】,开了四个专栏,且有两个都十分鸡肋。
杨潇则不然,他打算直接开六个专栏!
分别是文章、图文、问题、音乐、影视、好物推荐。
但他们定义,和方向,杨潇都有清晰的目标。
文章——
用于IP的挖掘开发,以及潜力作家的培养。
图文——
美观好看,提供给文艺青年截图装逼发社交平台使用,能够有效吸引和留住用户。
问题——
这里原本是一个关于文学上的问答,颇为文艺。
但杨潇觉得太文艺、太纯粹,不好!
他打算换成自己之前在微博搞的“每日话题大赛”!
直接照搬过来,向情感方向靠拢,顺便增加评论功能,主打用户的交互性。
最后也可以完全分离出来,转型成一个另类的“知乎”!
音乐——
这并非是打算做音乐平台,杨潇的打算是做一个音乐电台!
以后转型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时光FM。
甚至自己旗下的作者们的作品,搭配上BGM,自产自销完全能够养活一个音乐电台了。
影视——
并非是出视频功能,而是做影视点评,或者一些经典电影的推荐,以及新电影上映的软文(广告费来源)
至于后期的转型。
还用说吗?当然是自媒体短视频了!
不过这都是视今后的发展情况而来,还有很长的试错阶段。
好物推荐——
和【one】一样,就是单纯的广告,前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对于今后的市场需求,杨潇太清楚了!
但前期的【one day】,内容不必做得太多。
暂时只做到图文,也够了!
音乐栏目等待后续再慢慢视情况退出。
因为涉及音乐的话,APP占用的内存太大了,不利于APP的推广!
至于李卓凡等人20%的股份?
【one day】和其他APP发展模式可不一样。
盈利缓慢,周期性长。
比如青年作家的挖掘、IP的培养,都需要很长的孵化时间。
前期要投钱的地方也不少。
杨潇但凡继续注资个几百万,或者一旦吸引了风投。
李卓凡团队那点儿股份,到时候能剩个1%都谢天谢地了。
咖啡店内。
杨潇和李卓凡聊了很久,对产品的设计意见,以及内容板块等等。
至于后续的想法,当前自然不会告诉他。
接着,李卓凡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