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
唐景崧生于1841,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865 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候补吏部主事。
任小京官16年,郁郁不得志,闻听安南北部地区战事爆发,心中雄心重复燃起,故被清廷训斥发配到安南后,对满清政府彻底失望,决心投靠南洋军团,在安南地区建立一番功业。
“满清政府懦弱畏敌,对外不能抗击西种白夷,对内不能保境安民,唐某虽然只是一介小吏,但是也不愿再为他们卖命,今被贬落难至安南,还望梅大人不吝收留。”
两人刚一见面,唐景嵩将自己位置摆的很低,谦逊的表达出投奔汉国方面的意思。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明知唐大人胸怀韬略,却不加任用,失去唐大人是满清政府的损失惨重,我大汉国立时增添一贤臣干将,梅某十分欢喜呀!”
梅东兴笑呵呵的扶起唐景嵩,开口道“法国人步步紧逼,不知道西南地区的地方驻军,有何举动?”
“唐某离京之前,清廷下令抽调练军四营移驻云南红河边境地区,命令候补道沈寿榕前赴临安,就地选募练军八营,以备调用。
同时还传令四川方面,每年抽调20万两军饷交付云南边军使用,而在两广方面,任用徐延旭为御敌总理大臣,统帅广西各绿营、民团共两万余人,沿广西、安南一线布防。……”
“清军在边境地区部署大军,引而不动,防的怕是不止是法国人。”
“大人明见,清廷对梅大人麾下的南洋军团忌惮极深,1872年,广西提督冯子材罢官回乡后,还曾经向朝廷奏报,言明安南华人武装势力强大,建议清廷及早出兵剿灭,只不过因为当时冯子材位卑言轻,与接任的广西提督黄桂兰不对付,冯子材的建议才没有被清廷采纳,
但是,自从陛下在南美称帝建制者两年来,清廷对国内和海外的华人武装猜忌日重,不少八旗贵族大臣上书清廷,强烈要求剥夺地方汉人督扶大权,被慈禧太后留中不发,后来,几个南方沿海地区的汉人将领,鼓动手下士兵闹饷动乱,并且趁乱洗劫了城内几个旗人的府邸,事情闹大,传到了北京方面,慈禧太后见地方汉人督扶势大,明令驳斥了八旗贵族官员的上书建言,这件事情才被暂时压了下去。”
“满清朝廷与地方汉人督扶大员的矛盾越大,对大汉国的发展越有好处。”
梅东兴点头道。
“确如大人所言,南方沿海地区的汉人督抚大员和下面一层层的官员、将领们掌握了当地练军、民团等武装,这些年来,他们利用手下的武装,私自从事商品、武器走私,可是赚了不少的钱,八旗贵族们看着地方汉官大笔大笔的往家里捞钱,能不眼热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陆地区国门大开,
南方和北部沿海地区遭受西方工业商品的冲击,本土经济遭受重创,但是那些与洋人合作的地方官员、买办们,却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或是从中西放商业交易中,抽取税金,或者是利用官府的垄断性,从欧美或者汉国方面,获取廉价的商品,再转手分发给依附他们的势力,间接的进行走私活动。
军火、商品还有暗中向汉国方面输送难民等活动,养肥了南方和北方沿海地区的汉人官员们,有了钱之后,手里有人的官员或者将领,则会拿出来一部分收益,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汉国政府一方控制的商社方面,购买数量不等的武器,用以加强麾下武装的战斗力。
在汉人官员势力占主导的地区,商品、军火走私、输送难民等活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最高一级的一省总督到最底层的巡逻小兵,都在这条产业链上,有或大或小的收益,八旗贵族官员们,只看到一小部分地方汉人大员们收益颇多,却不知道,隐藏在他们之下的,牵连甚广的受益阶层。
断人财路,如杀人性命,八旗贵族大臣的建议被驳回,乃至两年前,满清政府雷厉风行的禁止海外移民行动失败,都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因为整个利益链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即使上面的汉人官员迫于清廷压力,执行命令,也会遭到利益中间阶层和下层的反对,最终走向失败。
满清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经被欧美列强和汉国方面侵蚀的千疮百孔,唐景嵩和一些本身趴在满清政府身上吸血的买办们,看出了满清政府无可救药的本质,才会选择其他势力,作为实现自己雄心壮志或者单纯升官发财的想法。
两人在房间里聊了半个多小时,从相互的试探中,梅东兴判定对方不像清廷派遣的密谍、内奸,于是暂时放下对他的戒备,将其介绍给南洋军团主要将领们认识。
“唐景嵩,原清廷吏部候补主事,现大汉国南洋军团临时参谋官,待我向本土秉明情况后,再予唐兄以正式职务安排。”
梅东兴招呼唐景嵩坐下,笑着道“唐兄弟的家人正在启程赶往安南地区,不日即将抵达,考虑到我军近期将对北坂地区法军发动进攻,唐兄的家眷老小留在广宁省不太安全,不若与军中兄弟们的家眷一同转移道宋卡,等到安南战事结束后,再乘船前往南美本土?”
“但听梅总督安排。”
唐景嵩拱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