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章 崆峒北大战匈奴
裴泰和丁凫儿带着买回来的茶点,回到了崆峒派。 匈奴人刘豹带领的三千人马已兵临城下,到了崆峒山北边,看到关口有官兵镇守,打着“马”的旗号。 率领抗匈奴的晋军将领是马隆。此人智勇兼备,好立名节。 一看就是凉州的戍边的官兵。 便命令士兵就地驻扎休息,次日进攻崆峒山。 崆峒派早有侦查兵回山上报告了敌人的动态。 吕道长和周道长马上安排武林同盟下属的各派到山下给官兵助阵。 本来抗匈奴是官兵的责任,这时,见有这么多武林民众参加,戍边官兵受到鼓舞,士气大振。 等到匈奴的兵缓缓开进到距离晋军大约二十丈的地方,停下来,与晋军对峙。 晋军铠甲统一,全副武装,矛和盾持在手,排列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威风凛凛。 武林同盟的人,衣服多种。有道士模样,有书生模样;有农民模样,有商贩模样。 手持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刀,剑,枪,钺,斧,鞭等等。排在一起,看起来就没有官兵好看了,但其实他们个个身怀绝技。 匈奴人普遍身材偏矮,头上戴着毛皮帽子,身上穿着没有胳膊的鳞片状的盔甲,腰上也围着盔甲,踝部手腕处都用皮带扎紧,带着箭袋,挂在左腿上方腰带上。 匈奴兵大都骑着马,只有少部分步兵在队伍的最后面。 这些马很强壮,但有些丑陋,因为它们大都个子不高。和这些强壮的匈奴人一样,个子不高。 他们非常善于骑马,因此总是在马上,比如吃喝,甚至睡觉也爬在马的脖子上。 晋军的骑兵和步兵各占一半,步兵在前,骑兵在后。 因为晋军主要是防御,因此,前面五六排的步兵都拿着长矛和盾牌,这样,可以防御匈奴兵骑兵的冲撞。 “呜……”数十个匈奴兵吹响了牛角号。 匈奴兵头领刘豹四方脸,脸扁平,大圆眼睛,戴一顶皮帽,拿着一把环首刀。 他把刀高举过头,咧开大胡子覆盖的嘴,用突厥语喊道:“冲啊!” 匈奴士兵前锋呐喊着,一群人蜂蛹朝晋军冲过来。 马隆校尉下令:击鼓列阵! “咚咚咚”战鼓擂动,声响震天。 “哗啦……”前面拿长矛的士兵整整齐齐地拉开间隔,后面的三排弓箭手“哒哒哒”走到最前面。 “上箭”弓箭手立刻全部搭箭上弓。 等匈奴兵冲到四十丈之遥,前排,中排,后排弓箭手轮番发射。 “咻咻咻咻”箭雨呼啸着飞向匈奴兵。 匈奴骑兵中的不少人中箭跌下马,其他兵也基本上到不了晋军很前,就死的差不多了。 几轮下来,刘豹见直冲不行,便命令骑兵弓箭手上前。 匈奴人也擅长射箭。弓箭手对弓箭手,而且匈奴兵在马背上,略占优势。 晋军弓箭手不抵,有多人中箭倒下。 于是弓箭手后撤,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士兵立刻上前,用盾牌搭起一丈多高的铜墙铁壁,匈奴兵射来的箭,“当当当当”纷纷落地。 后面的匈奴兵冲至很前,乱刀砍晋军的盾牌。晋军呐喊,从盾牌缝隙间伸出长矛,刺向匈奴兵和他们的马匹。 刘豹见晋军防守得滴水不漏,便命令匈奴军分成两股,分别从左右两边,冲撞晋军。 此时,武林同盟的人上场了。众武林人士各显身手,与匈奴兵厮杀在一起。 战场上,人喧马嘶。呐喊声,金属击打声,乱成一片。 多数武林人士身怀绝技,能以一敌十。 吕道长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迎上去,大开杀戒。裴泰和丁凫儿以前没见过仁慈的师父打架,现在亲眼见仙骨道风的师父,杀起敌人来竟然如割猪草一般麻利! 武林盟主榜样在前,众人群情高昂,纷纷亮出拿手绝技,踊跃杀敌。 裴泰和丁凫儿并肩作战。 裴泰的赤龙偃月刀刀已多日未饮血,今日大开杀戒,裴泰挥动宝刀,刀气伴着寒光四射,杀人如宰羊一般。 动作麻利的匈奴兵能躲一两招,大部分不会武功,只是空有蛮力,都被他一刀结果。 匈奴兵身上的鳞片铠甲抵不过他的寒光刀气,若是直接被裴泰的刀接触到,更是削铁如泥,冲到裴泰跟前的敌人跟躺尸一样,接连倒下。 有些匈奴兵不信邪,冲过来一命呜呼;有些匈奴兵以为裴泰年轻好欺负,等冲到跟前,见裴泰刀法如此快,招架不住,后悔也来不及,也一命呜呼。 有些冲到跟前看到形式不妙,想抽身逃跑的,被裴泰用“一阳指”射中,剑气穿透身体,冒着焦灼的青烟扑地,瞬间毙命。 见此情形的匈奴兵,惊恐地不敢上前。 想逃也逃不掉,被其他武林高手消灭。 崆峒派二弟子,“落魄钟毕达”,肌肉发达的胳膊轮着大铁钟,敌人的肉身被其击中后,竟然如铁锤敲鸡蛋一般,“噗噗”,碰着铁钟就变成一团尸肉。 有的被打得头部变形,五官扭曲,样子十分恐怖;有的被打中身体,骨头立马破碎,全身如烂泥一般摔倒在地。 三弟子“番天印赵熊”拿着二十来斤重的石印,甩过头顶,来回划圆圈。 他冲进匈奴兵的包围,一阵狂甩,“噗噗噗”,敌人的脑壳开了花,脑浆和血水四处飞溅,石印上被染成鲜红色的了。 各门派来的掌门武艺高强,更是刀刀致命,剑剑出血,匈奴兵本以为着装不齐整的都是老弱病残,结果出乎意料。 这些不起眼的游兵散将,竟然个个都杀人如麻。 丁凫儿的银笛子专门打敌人的脑门和心口。头戴盔甲的士兵被打得脑门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