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剧组问题
“老王!”
孟白招呼了一声:“准备的怎么样了?”
“不是很好。”王伟抬头,等着孟白走到身前继续道:“运动长镜头的拍摄难度,比之前想象的要高不少。”
《白夜追凶》的开场,是在一起“分尸案”的抛尸现场,这也是全剧第一个单元故事。
王伟和主摄影孙建英在设置镜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把开场这段做成一個8分钟的连贯长镜头。
长镜头的好处,在于故事时间与观众现实时间的等价性。
换而言之,就是剧里的角色们经过了8分钟,看剧的观众们也同样需要8分钟。
没有剪辑,没有转场。如此一来,可以让故事最大程度的接近现实,让观众的观看情绪被快速带入到故事中。
而《白夜追凶》整体的风格,就是以“现实向”为主。
当然,除此以外,这也算是一种炫技技巧。
自从正午阳光在《琅琊榜》里的“黄金螺旋构图”“镜头美学”火起来以后,这两年不少观众也逐渐开始关注起这些剧情之外的技术部分。
所以《白夜追凶》在开篇就放这么一段长镜头,一来彰显摄影水平,二来体现演员功力。
三来,也是告诉那些懂行的观众,“尽管来看,都是你要的精彩”。
不过设想归设想,真要想实现出来,难度不是一般大。
长镜头本身就难拍,更何况这还是一段需要不断移动机位的运动镜头,难度又增加了几分。
为了这短短8分钟,整个导演组和摄影组提前三四天就来到现场,开始设计镜头。
接着,又花了一天多的时间,让所有出场的主演们彩排走位。
硬件设备也同样配备齐全,主摄影机影机用了ALEXA-MINI和AMIRA,镜头采用了ARRI UP定焦镜头组,另外加了4支安琴的变焦。
除此以外,考虑到大距离的运动,还拉来了一台45尺的伸缩炮,外加20米的导轨。
光这一套设备的租用费,就得200万了。
但即使准备了这么多,等到了现场实际拍摄的时候,依然还存在各种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王伟踩了踩脚下的地面:“这一片是废墟,我们架设轨道的时候发现地面的起伏太大了。原本是打算找机器过来平一下,但早上那会试了下,发现不行。”
孟白看了眼现场,果然在不远处看到了一台挖机。
再看看地面,以他这个半瓶水的角度来看其实已经挺平整的了。
不过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标准肯定不一样。
直到他刚才来之前,王伟几个人一直在商量该怎么解决。
蹲在地上看了一会,孟白站起身来道:“既然挖行不通的话,要不咱们换个反向思路。”
“怎么说?”
“搞一批木板,把这边地面全垫起来,你们觉得能不能行。”孟白道。
他这个想法,是从剧组常用的“苹果箱”上联想到的。
所谓“苹果箱”,并不真的是装苹果的箱子,而是剧组平常用来给演员“增高”用的垫脚箱。
很多演员,特别是男女演员之间对戏,因为身高差的原因,拍特写或者近景镜头的时候会出现没法同框的情况。
这时候,要么就是个高的演员曲腿弯腰,要么就是让个矮的演员踩箱子。
至于为什么叫“苹果箱”,说法很多。
比较主流的一个是,美国那边的苹果一般用木制箱子来装,便宜且随处可见。
因此早年间好莱坞那边的剧组,会顺手用苹果箱来作为垫脚,慢慢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外号。
除了这个,剧组还有挺多奇怪的称呼。
像“毛毛虫”,就是给现场降温的空调出风管道;“米菠萝”,就是泡沫打光板等等。
这些基本也都是早年间传下来的,类似于某种“行业黑话”。
听到孟白的提议,王伟和孙建英目光一亮,对视一眼后讨论了几句,都感觉这个方法可行。
“我这就让人去找木板。”王伟说着,便抬手找道具组的人过来。
“不用这么麻烦,我来解决就好。”孟白笑着道:“我好歹也是本地人,弄点木板还是很轻松的。”
“对哈,都忘了你就是蓝岛的了。”
解决了一桩难题,王伟也松了口气,不过又嘱咐了一句:“木板需要有一定的载重量,要架得住轨道和机器。”
“放心,明白。”
孟白翻了翻通讯录,给本地一个做工程的高中同学打了个电话。对方也很豪爽,表示很快就能给送过来。
要送来还得一段时间,王伟也没闲着,拉着导演组又开始模拟调度起来。
孟白这边,先去找潘粤名他们几个主演打了个招呼,顺便聊了聊快要开播的《精绝古城》。
相比于对家的《老九门》,《精绝古城》的后期特效镜头要更多,所以制作时间也更长。
两部剧差不多一起立项,但开播时间却差了一个月。
《老九门》那边,开播已经有一个月,播出进度差不多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