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的战争
第十二章我的战争
塞尔维亚在下雨。
淅沥淅沥。
塞尔维亚在下雨。
淅沥淅沥。
天气越来越冷了,雨里还夹着雪,七十岁的老国王彼得一世坐在牛车上,跟随着军队一起前进,军队的后面是跟着一起逃难的难民,一眼看不到尽头。
路边到处都是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人群。
一旦停下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他们睡去的地方,也许明年会盛开出百合花来。
明明他们没有输。
明明他们已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
却不得不一直撤退。
连首都贝尔格莱德也不得不放弃。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他们没有食物。
没有大衣。
没有靴子。
没有弹药。
没有火炮。
什么都不够,什么都缺。
就连国王彼得一世的拐杖都掉了,只能用一根树干作为代替,对比了一下还是树干比较好用。彼得一世怀里还揣着两双针织袜子,他不能用也不能丢。
那是一个叫玛卡蕾娜的妇人,妇人告诉他,她的丈夫,她的弟弟都为了他死在巴尔干战场上,现在她的独子不能死在战场上,她让彼得一世把这两双袜子带给她的儿子马林科。
当彼得一世找到史戴潘诺维克将军时,史戴潘诺维克将军只告诉彼得一世,那个叫马林科的士兵可能掉队了。
在这寒冷的冬天。
掉队意味着什么?
已经不言自明。
彼得一世陷入漫长的沉默。
这让彼得一世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上一次有彼得一世该做的事情还是在科鲁巴拉的时候,作为塞尔维亚的国王给其他国家发送电报,以最卑微的态度向着各国发出请求。
“塞尔维亚和法国在战争初始便是盟友,如今塞尔维亚正遭受破坏,我只能跪在您面前请求援助,感谢您无私的支援以及对我国人民的支持。”
所幸这种卑微的请求是有效果的。
当奥匈帝国的第六集团军深入到塞尔维亚的腹部时,意味着第六集团军的援助已经跟不上了,来自法国的援助已经通过希腊抵达了。
足够塞尔维亚发起反攻。
塞尔维亚不能给奥匈帝国的军队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并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务。
他们面对的是这片大地众多古老的帝国之一,而塞尔维亚只是一个独立不到五十年,人口不过几百万的落后小国,它有着所有巴尔干的共同特征,贫穷,在战争中变得更贫穷。
塞尔维亚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撕碎停止进攻的奥匈帝国第六集团军防线,把第六集团军打的溃散而逃。
然后必须马不停蹄地聚集两个集团军挥师北上。
将贝尔格莱德的奥匈帝国第五集团军打退。
重新夺回贝尔格莱德。
一旦塞尔维亚的攻势变得缓慢,等到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补给跟上,那么战争必将再次陷入漫长的堑壕战,以塞尔维亚的体量跟奥匈帝国比消耗战,那结果毫无意义。
塞尔维亚必须复刻坦能堡奇迹,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1914年12月2日。
塞尔维亚依然在下雨。
彼得一世拿起了步枪,他选择成为了一名塞尔维亚步兵,这是彼得一世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只要还活着。
他就一定要做点什么。
....
....
12月2日晚对奥匈帝国的进攻非常成功,出于对当地地形的了解,塞尔维亚军队对奥匈帝国发动协同进攻,趁着下着的大雨尽可能破坏奥匈帝国第六集团军的后勤,以及夺回战略要地。
面对塞尔维亚军队的突袭,第六集团军根本毫无抵抗能力,他们的火炮都在后方根本无法运送到前线来。
连续几天的不间断进攻让整个奥匈帝国第六集团军根本喘不过气来。
到12月7日的时候。
塞尔维亚第三集团军已经突破了奥匈帝国第六集团军占领的瓦列沃防线,他们已经俘虏了一名将军,49名军官,20000多名士兵。
整个奥匈帝国第六集团军开始溃退。
然而。
根本没有塞尔维亚军队喘息的时间,当塞尔维亚第三集团军进入瓦列沃时,陆军元帅普特尼克便立刻调集塞尔维亚第二集团军向着贝尔格莱德挺进,与塞尔维亚第一集团军进行汇合。
1914年12月8日。
塞尔维亚军队开始对贝尔格莱德展开全面反攻。
进攻贝尔格莱德的第五集团军,可没有进攻第六集团军那么简单,第六集团军经过了长途跋涉,对地形不熟,后勤补给不到,没有火炮等重型武器,再加上塞尔维亚军队的突袭才成功。
第五集团军没有,第五集团军已经养精蓄锐,他们有火炮,他们有后勤,他们有食物,他们有温暖的大衣。
塞尔维亚能够拥有的。
只有两个集团军的人数以及永不屈服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