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魔怔人公主 > 第33章 英德博弈

第33章 英德博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英德博弈

1934年12月25日。

德国与巴尔干联邦与意大利递交新的钢铁互助条约,壳牌皇家石油公司与意大利签订新的石油条约,意大利撤回北方边境的士兵。

意大利王国授予希尔德加德·冯·阿尔萨斯-洛林-君士坦丁堡公主中将军衔。

意大利王国任命希尔德加德·冯·阿尔萨斯-洛林-君士坦丁堡公主为陆军参谋部总顾问。

希尔德公主上任第一天。

剑锋直指整个意大利军队。

称意大利军队是腐朽,无能,愚蠢且令人震惊的,必须从上到下进行全面改革。

这话相当于把意大利军队从上到下全部羞辱了一遍。

此话立刻在意大利掀起了波澜。

点燃意大利人民脆弱的民族情绪,纷纷怒斥希尔德对意大利军队指指点点,斥责墨索里尼的卖国行为。

欧洲各国也没生气。

反而是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小小地调侃了一下意大利。

你们是在对东欧联军总司令,巴尔干元帅,英国上将,波兰上将,德国中将,西班牙中将,参加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伊松佐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春季攻势,第三次巴尔干战争,里夫战争,东欧战争等等的希尔德加德公主殿下的军事理论有意见吗?

这话直接把意大利人给干沉默了。

意大利人立刻调转枪口,纷纷怒斥意大利陆军参谋部的无能,要求陆军参谋部总参谋长费德里科·拜斯特罗基将军滚出来给个说法。

这就是专业的权力,就希尔德这個战争履历,没有任何人敢在希尔德面前说自己比希尔德专业,那种身经百战的老元帅都不能,希尔德参加的战争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几乎都是以百万规模的灭国战争。

倒也不是希尔德胡说。

意大利的军队是真正全方面的拉胯。

暂且不说军工方面的问题,光是军官的军事素养问题就出了严重问题。巴斯蒂克将军认为不需要对坦克过于重视,保持对步兵与骡马的尊重,罗阿塔将军则公开表示反对取消马拉炮兵。

当希尔德抵达埃塞俄比亚前线的时候。

立刻为意大利士兵赢得了欢呼。

希尔德的名声摆在那里,当初西班牙打里夫共和国都被希尔德解决了,更何况区区一个埃塞俄比亚。

当然。

有人欢喜有人愁。

军官级别往上可能就要面临来自希尔德的大清洗了,不仅仅是基层军官和高层军官,就连作为远征军总司令的巴多格里奥元帅也不例外,就算希尔德没来,墨索里尼都已经准备好用拜斯特罗基将军替代掉他了。

希尔德没有急着结束掉埃塞俄比亚战争。

当然。

就算希尔德想要结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毒气都不行,以希尔德的身份自然是不能这么做的,再加上如果迅速结束战争,那怎么重整意大利的军官体系。

意大利的士兵对于希尔德的到来极为欢迎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希尔德到来之后重整了后勤系统,取消了经济制裁,生活水平直接提高了一个档次不止。

可以说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再发起大规模进攻,准备困死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不是傻子。

墨索里尼不是。

齐亚诺也不是,他们不可能真的放任希尔德在军队中搞事,比如说齐亚诺支持保皇派的巴多格里奥元帅继续担任西班牙远征军总司令,与其形成互相制衡。

不管是出于意大利的利益,还是皇室的利益,乃至墨索里尼的利益,都是最好的了。

不过。

这只能怪他们没有国际主义精神,希尔德从最开始的目标,压根就不是意大利。

区区意大利还不值得希尔德浪费太多的心思。

1935年。

如果要说193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的话。

比如说德国正式恢复了再武装,不过只恢复了空军和征兵制,英法默认了此事的发展。

美国爆发了有史以来的最为严重的沙尘暴,黑色暴风雪席卷美国,草原地区表土流失了30万吨,经济和农业损失不计其数。

除此之外算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重要的是死亡人员。

阿拉伯的劳伦斯去世。

德意志第二帝国南方集团军总司令亚历山大·阿道夫·奥古斯特·卡尔·冯·林辛根将军去世。

奥匈帝国最后一位陆军总参谋长阿瑟·阿尔兹·冯·施特劳森堡将军去世。

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拉什沃思·杰利科将军去世。

以及。

波兰元帅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元帅去世。

到了1935年。

那些在1914年战争中的决策者,几乎不是病的病,死的死,就是已经淡出民众的视野了。再加上希尔德公主已经保证意大利战争的规模不会扩大,埃塞俄比亚地区对新闻进行管制,可以说埃塞俄比亚的事情已经传不到欧洲了。

希尔德要让埃塞俄比亚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而东欧方面也逐渐平静下来。

只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