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安史之乱完
令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在东都洛阳迎战安禄山叛军。
问题来了,防线设好但中央各方空虚,但没兵可用啊!
无兵的三道防线的指挥官,只能自行就地招募百姓。
但百姓几l代不闻战争,早已忘记如何应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百战精兵,许多人‘乘城自坠如雨’,吓得民众直接从城楼掉下,这样的兵力怎么打?
边防精兵VS承平民众,KO!】
望着天幕突然的作怪,朱元璋等帝王对后人简直又爱又恨,爱她讲述有见解,恨她不正经,总是戏耍他们这些老祖宗。
图书管理员,你看看你的子民干些什么事?
管管呐!
【前两道防线如纸不堪一击,到第三道防线时,封常清领着十万临时士卒击败了叛军先锋部队,但遇上安禄山主力部队后,还是溃败!
战败的封常清率残部逃往陕州,与自己的老上司高仙芝碰头,瞅着两人的一十万兵力发起发愁:咋搞?打不过边境精兵啊!
两人一合计,共同拍板决定:死守潼关,避敌锋芒!
毕竟潼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拖住安禄山,待其他边军主力围合叛军后尾,大唐就能胜利。
但是唐玄宗却抱怨:河北一十四郡,竟无一义士?】
天幕带着不可思议的语气,提高了音量:【大哥,人家安禄山打的是闪电战,讲究的是速度,河北没有反抗的人士吗?
有,咱们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与他哥哥颜杲卿在河北组织民众反抗安禄山,只是跟安禄山举兵有几l月时间差】
楷书四大家?
秦始皇&刘彻深深叹气:大唐除了诗,书法也很厉害啊!
看看大唐,再瞧瞧本朝,唉!臣子不争气,当皇
帝的就要叹气。
唉!
大秦臣子&大汉臣子:陛下别叹了别叹了(),臣等努力还不行吗?
唐
李世民的目光落到中书侍郎颜师古身上:“看来这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是卿后人啊!”
半垂着脑袋地听天幕讲述的颜师古微愣○()『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天幕中的颜真卿真是他颜家后代?
但他不敢确认,谨慎回道:“天下颜姓并不止臣下一家,或许是他姓颜族,臣并不敢认。”
程咬金扯着大嗓子抢答:“颜侍郎过于谦虚,陛下可是称过你学识良有可称的,且满朝文武谁不知你颜师古字写得好?”
说着说着竟酸了起来,人家后辈出息啊!
特别是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就是,看看人家后辈,书法大家、对朝廷忠心,再瞧瞧自家卷入谋反案中的子孙。
人比人气死人!
【闪电战中的安禄山,南下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
举兵三十四天后,洛阳失陷;
举兵五十一天后,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举兵半年后,长安失陷;
为何安禄山能这么快速达到战略效果?
因为有大唐政治生态环境相助:君臣、父子、臣与臣之间毫无信任感!】
李隆基听到毫无信任,手一颤,他猛地抬起头,眼眸闪过几l丝难堪疯狂:够了,别说了!
后人你还记不记得自己要说的是太宗?
【洛阳失陷:唐玄宗不相信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战事判断,在宦官谗言下咔嚓了两人,引得全军为两位将军喊冤!
高仙芝两人冤死后,唐玄宗调动安禄山的政敌哥舒翰领兵平叛。
此时的哥舒翰,因中风半身不遂无法起身,只能在圣令下强撑身体平叛。
他的平叛战术跟高仙芝封常清相同:据守潼关拖住安禄山进入关中腹部脚步,只有不让他入关,长安就能安然无恙】
唐
李世民迅速拉过舆图,找到安禄山三镇范围,与洛阳地理对应:“安禄山定会先攻太原,但从洛阳失守时间看,安禄山并没有攻下太原。”
李靖望着舆图,按照自己的行军经验猜测:“高仙芝等人据守潼关,应当遣人加强太原与河北义军联系,隔绝叛军的南北交通。”
说着他目光落到雍丘:“扼守此处,就能阻断叛军所部对江淮攻势,就能保证长安粮食不绝。
如此一来平定叛军轻而易举。”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只要守住潼关,内乱就不会连绵八年,顶多两年就能平叛。
李世民脱力般坐到地上,心中涌起无言的悲伤。
安禄山反叛不可怕,可怕的是内乱持续八年。
八年时间足够天下人把朝廷外强中干的本质看个干净,没有威望的大唐朝廷怎么威震天下?
想到这,他苦笑着安慰自己:大唐能在安史之乱延续国祚百余年,已是奇迹。
【但
() 是哥舒翰在前线非常担心,因为他的政敌安思顺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他会不会落得跟高仙芝一样的下场?
于是他假装截留了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书信,逼唐玄宗咔嚓了安思顺,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