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大明王朝14
第193章
终于讲到这里了!
朱棣神色复杂地看着天幕,抬着眼慢慢道:“史笔如铁要如何记我,我不会躲,但我怕见先皇,怕他骂我谋逆。”
想到朱元璋脾气,朱棣顿了顿继续道:“老爷子脾气躁,在地下知道我所作所为,怕得抽刀砍我。”
自从被后人称为项羽上身后,朱高煦自信心爆棚,见爹惆怅他头一顶:“不用爷爷在底下知道,他看得见天幕呢?”
真奇怪,爷爷心声居然没传到天幕上。
朱元璋心火没冲击天幕吗?
不,冲击了,但讲述人关了弹幕,他能怎么办?
只能无能狂怒!
所以大明一朝享受不到历朝待遇,只能苦闷地听讲述无自辨机会。
【宫门打开,象征皇权的御座矗立在朱棣眼前,他登基了吗?】
听到天幕问话,李世民突然明白过来:“不好,燕王直入皇城,不就落实了他谋逆身份?”
自古以来历代都讲究明正言顺,燕王要合法登位,最好如魏代汉献帝那般,让明帝公开禅让,燕王三拒明帝三禅,既符合礼制又彰显正统。
燕王直接登皇位,不就向天下人讲明:他清君侧是假,清君是真?
他疑惑不解,事关国祚承续,难道无人提醒燕王吗?
李世民抬手摸了摸鼻子,正疑惑就听到天幕‘哒哒哒’地打出几字:
当然没有!
【朱棣在入城时,杨荣等人前往迎接,谒请时抛出关键问题:
先谒陵还是先即位?
明白其中含义的朱棣选择先祭拜朱元璋,向天下表示:朕皇位来源于明太祖,本王按制称朕乃名正言顺,朕,是大明正统。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登基,次年为改为永乐元年,史称‘永乐大帝’】
“大帝?”刚被提到奉天殿的卓敬脸色瞬间惨白,城破后他被关押在牢中,只知外界血腥未消,并不知神迹降明。
而今...他神情现出几分颓败,燕王入京神迹展现,难道天命不在先皇身上?
朱棣缓步踱到他跟前,蹲下直视他:“今大局已定,卓侍郎何不效仿管仲、魏征?”
管仲为故主公子纠,搭箭射齐桓公,魏征也曾为隐太子献计杀唐太宗。
最后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魏征与唐太宗成为千古佳话。
见他不答,朱棣又道:“卓敬,当初你以改封离间骨肉,但朕怜你才能,朕望你是大明管仲、魏征。”
卓敬流着泪叩首:“先皇为政并无过失,却被横行篡夺,身为人臣,只有以死相报。”
见他一心以死报志,朱棣起身深吸口气闭了闭眼,不死心地追问:“即使天命在朕你也不愿?”
回答他的只有沉默,一旁的朱高煦冷哼想说话,却被朱高炽拉住:“你拉我干吗?”
朱高炽给他打眼色:“爹想收建文旧臣人心,你掺和什么?”
治国需要文臣,现朝中文臣稀少,父皇正愁呢,如今能借神迹捞几个能臣难道不好?
殿内气压低沉如锋,刺得人锐疼,新旧对峙间,天幕画面再次发生变化:
姓名:朱棣
民族:华夏族,大明
别名:Judy(朱蒂)
获得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略东北、下西洋、五征漠北...
特殊称号:天子守国门的发起者;
爱好:向天下证明爸爸爱我、草原骑马赶羊...
帝王简历出现那刻,班超失声:“凭什么?”
凭什么明帝连续有两名帖,他们大汉仅孝武皇帝一人?
他愤然道:“陛下治河安民,减免赋税、复控西域,桩桩件件都是千古伟业,后人为何厚此薄彼?
其他朝代君臣心中发酸,刚劝说失败的朱棣则是欣喜若狂:未来的他干得不错!
世人不认他,后人认他!
有此名帖在,天下谁还敢诟骂他?
神迹垂青他,就代表天命在他!人心也在他!
卓敬愣愣地看着天幕上燕王成就,忽地闭目落泪:上天为何不庇佑先皇啊!
明
朱元璋揣着手瞅一眼天幕名帖,又看了眼嘴角疯狂上扬的四儿:“想笑?”
用力压嘴角的朱棣连忙否认:“没有”
回应他的只有老父亲冷哼:“且看看你干了些什么事。”
朱棣立马打蛇随棍上:“如今我大明两帝王名帖,不正说明咱们比汉唐还厉害?”
“也是”朱元璋张着眼皮慢吞吞道:“毕竟你都有个夷名了,也是历代头一份了。”
那弯弯绕绕的夷文他看不懂,但也知是后人戏称。
如今他也看明白了,戏称是后人表达敬爱的方式,他们叫秦始皇为祖龙,说刘彻是猪猪陛下,言唐太宗是二凤,至于自己?
老朱、八八...罢了,朱元璋在椅子上换了个姿势,面无表情道:比猪猪陛下好听。
他扫了一眼老四:“没想到你在后世还挺得人心。”
朱棣低下拼命遮住上扬的嘴角:“儿臣幸得厚爱罢了,后人可称爹为洪武大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