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大生产与大迁徙
演练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上面传下指令,要求所有人员包括保障人员,晚饭后回寝室看电视,有重要新闻。
既然大家都要看电视,所以刘一鸣也不到处乱逛了,就待在寝室。因为时差的关系,他们收看的不是实时的直播,而是昨天的录播。
先前中国星军关于太阳系安全形势的分析、部署及相关建议,已经提交太阳系安理会,安理会将文件通报给地球防御有关的各国家,并召开各国代表大会,会上依然充满分歧。
直到中国向大会汇报了备战情况后 ,各国才有了更多信心,最后终于通过了中国关于太阳系防御的一系列提案。
汇报是以短片的形式进行的,以下是主要内容:
随着地球人口日益拥挤,资源负担越来越重,很多人在21世纪初就研究移民火星。虽然火星是太阳系内离地球最近条件最好的行星,但它并不适合生物生存和人类居住,主要原因还是自然条件太恶劣,而且以人类目前的能力,不可能完成宜居性改造。
最大的问题是重力太弱,大概只有地球重力的30,而且离太阳稍远,太阳光强度只有地球的1/3,平均温度太低。这使它几乎没有大气,没有地磁场,没有液态水,因而就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而长期处于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同时因为没有地磁场和大气层,无法阻挡强烈的宇宙射线,所以人在火星上受到的辐射非常强烈,这对身体也非常不好。水的问题倒不是很大,因为据考察和估算,火星存在大量地下水,只是要想办法开采。
而且火星大气以每秒至少100克的速度流失,目前的水平约是地球大气压的1不到。考虑到基本没有补充且流失永不终止,火星大气将会最终散失殆尽,最终成为没有任何大气可以利用的死寂之地。
总而言之,火星陷入了一种趋向于更加荒芜、死寂、空旷且不可逆的过程,内部能量的散失更是完全无法拯救的,人类基本要放弃对它的整体改造。有些科技狂人想去改造火星使其宜居,只能是痴心妄想。
基于此,世界上想长期驻留火星的国家,争相设计南极考察基地一样的封闭型火星基地。换言之,如果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座城市,城市的规划只能是一个封闭的大型火星基地,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在地下。
简而言之,这座城市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完全产生跟地球一样气压、温湿度、光照,不必受火星外部恶劣环境影响。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解决低重力问题。
如果火星基地建在火星表面,那么呈现出来的基地就不会充满梦幻感和科技感,而是应该厚重而简单,外部由厚厚的混凝土墙保护,将太空来的高能粒子与内部空间隔离开来;住在山洞或者窑洞里面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最好是住在地下。如果住的足够深,就有望通过缩短半径来适度增加重力,同时也可以阻挡大部分宇宙射线。但是这个深度非常的深,初步估算不低于1000k,也就是说需要居住在地面下方1000k的地方。这种挖掘深度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人类的能力,根本不可行。
所以经过深入研究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向火星地表移民不如建设空间站。
空间站技术是成熟的,只是火星空间站要大一些;空间站可以通过旋转产生人工重力,而且也可以阻挡大部分辐射;因为空间站足够大,所以它旋转的速度不需要太快,就可以提供足够的重力,而且人也不觉得眩晕,产生不适感。
最有利的地方是,人类已经掌握了核聚变能源,在空间站里可以使用人工小太阳提供电力、照明和温暖,保证人类和植物的需要。同时人工小太阳的光谱与实际太阳的光谱几乎一样,所以也感觉不出与自然阳光的区别。
而且为了营造与地球上相似的生活环境,人工小太阳的光源可以自动调节,模拟地球生活的亮度变化。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以后,就会觉得跟在地球上差不多。
有了光源和能量,就可以考虑在空间站种植各种植物,甚至可以建立蔬菜工厂、蛋白质工厂等,解决食物多样性问题。水源可以从火星及附近的小行星开采;二氧化碳可以前往金星采集。
中国早在2021年就开始了火星探测,非常了解火星的情况,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之后,就陆续建成了多个火星空间站。最开始的一个就是玉虚洞,它相当于母基地,是制造其他空间站的空间站。
最开始当然比较困难,因为一切构件都要从地球和月球运来,在火星组装。但是玉虚洞投入使用后,后续的工作就大大加快了,有些构件在火星生产以后,组装一个新的空间站已经变得很容易。
大型特大型空间站目前有几十个,有星舰厂、民用飞船厂、无人艇厂,有物流中心、能源仓库,还有客流中心。客流中心就是来往不同星球的客运站,在那里上船可以去往地球、月球、木星,其他星球偶尔也有航班,都是旅游专线。
为了产生重力,所有的载人空间站都是环形,就像巨大的摩天轮,不停的自转。轮子非常大,直径平均有2k左右,里面可以住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