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 分卷阅读237

分卷阅读23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反正都是死,他选择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

秦始皇:你如何自证是后世来客?

周邈:Emmm……那我给始皇陛下背个《过秦论》?

听完背诵的始皇陛下心态炸了!

秦始皇:你为何暴露穿越者身份?

周邈:因为我需要陛下帮助。

发现系统机遇的始皇陛下,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第145章 番外一

◎民和帝的文治武功◎

“太.祖皇帝称帝时, 建元民盛,太子西门辰继位之后,又改元民和。

都以‘民’命年号, 足可彰显子承父志,父子二帝皆以民为本的志向, 以及施政纲略。”

历史科普类综艺——《历史大讲坛》, 本期开讲的主人公是鲁太宗(后世现代多称其为民和帝), 讲他的文治武功。

“太.祖皇帝虽为帝在位仅一年有余, 但其称帝之前的言行,也都无不在践行仁爱百姓的以民为本原则。

民和帝西门辰继位后,也一直如此。”

“先践行其父遗志,休养生息三年, 减免赋税三年——叠加太.祖皇帝时减免赋税三年剩余的两年, 便是五年免除赋税。

在此三年期间, 民和帝在高产玉米和小麦之外, 又推广了高产红薯——亩产高达惊人的八千斤!

高产土豆——亩产亦有五千斤!

在红薯和土豆得到广泛推广之后, 第三年,又在成都府推广了种性稳定的、一年两熟的高产杂交水稻!”

讲坛教授诡异地顿了顿,补充一句题外话:“关于父子二帝时期, 井喷涌现、在此之前毫无迹象的……神奇事物, 关于其来历,众说纷纭, 我们今天不作扩展深讲。”

“言归正传, 除成都府之外,水热条件也不错的东南两浙地区——鲁朝后来改名浙东省和浙西省, 以及荆湖北路——改名荆北省, 以及长江两岸平原, 这些暂时不曾纳入鲁国版图,也不受南宋朝廷管辖的地域.

也都悄无声息地种上了鲁国成都府才有的高产水稻。

——由此可见,虽鲁国还未发动南伐战争,但长江两岸一带,已经在鲁国实际控制之下了。”

“太.祖时推广的高产玉米、高产小麦,以及棉花,再加上民和帝继位后开始推广的高产红薯、高产土豆和高产水稻,百姓五年间不需缴纳赋税,如此鲁国百姓再无饿死之人!

明明开国才三五年,鲁国新生儿便新增三五百万!”

“鲁朝俨然是:开国即盛世!

并不遵循历来王朝兴盛规律,跳过本该的‘二民之治’,一步直入‘民和盛世’。”

“这是在‘农’之一道上的文治,而在‘士’方面,民和帝亦是不乏革新创世之举。”

讲坛教授承上启下道。

“首先登基之后,按例加开恩科,但参考学子不限南北户籍——事实上,民和帝第一届恩科,北上的南方学子占据了三成。恩科录取学子,很好地充实了地方官员。

而后就是考核吏治,清廉官场。”

“将官吏缺员问题解决,又建立官吏的考核稽查制度之后,官场开始稳定运行。

——可见民和帝的行事老练,并不急功近利。”

“随即,民和帝再施革新之举:确立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在各省建省学、各府建府学、各县建县学,令各级学子在官学中进行全日制学习。学习科目,分进士、明算、明法、明经四科,类似于现代的文理分科,只是分科数目为四科。

各级学院又建图书馆,供学子和向学百姓免费借阅。

一时间文化为之大兴,文化氛围有向宋时赶超之势。”

“在尽可能提供了全民向学的环境之后,民和帝才真正祭出革新大刀!

即提高明算、明法、明经各科在科举中的地位,在科举之后选官时,逐渐进阶地强调专业对口。

就好比大理寺这类司法、执法衙门,其新任的吏员必须是熟知律法及律法运用的明法科学子,其中朝廷中枢的部级吏员必须是科举殿试学子,即通过了国考的明法科学子。相应地,省级吏员必须至少是科举省试得中学子,府县吏员,则统一至少是府试得中学子。

同理,户部的吏员,则必须是明算科的科举学子。翰林院的吏员、助教、学士等,则必须是明经科科举学子。其余专业性不强的部门,则不作严格区分。”

“如此这般,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科举选官后,官吏不通本部庶务,只懂之乎者也、风花雪月,将公务都交由聘请的‘师爷’一类人的现象。

同时更重要的是,专人办专事,政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立竿见影!在政务方面欺上瞒下的情况,也为之一清。

这把革新大刀,也很好地为考核吏治、清廉官场披荆斩棘。”

“另外,设立了地位超然的‘科学’一科,单独建立鲁国国家科学学院,专收奇才、怪才和天才,学习和钻研天地万物自然之至理。

学院学子并不科举为官,但其教学经费皆从国库划拨专项资金,科学成果有变现价值的,则亦由国库出资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