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真是让人操心
看到这些数字,许宁深吸了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显得值得。重生后,系统告诉他,科研点数和三项经验的获得取决于项目影响的大小。
他知道昆仑发动机对国家的重要性。然而,系统似乎认为改进后的涡喷14发动机更为关键。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就来到了春洲航展开幕前的两天。
为了适应军队在90年代后的装备命名规则,并且考虑到国际交流的需求,八三工程的成果被正式命名为歼8c。
作为参展团队的技术支持人员之一,许宁和姚美玲等人提前抵达了春洲,并按照主办方的安排入住了一家位于金湾区国际航展中心附近的酒店。
这家酒店是专门为航展而建的,不仅档次高,还容纳了来自各地的参展商、媒体代表以及受邀嘉宾。
那时候的老百姓,能够专门掏出钱来观看航展的人不多,能在这样一家酒店住宿的更是寥寥无几。
多年后,当第十四届春洲航展举行时,许宁曾趁着休假再次来到这里,发现这家酒店早在一个月前就被预订一空了。
而杨知书这位飞机总研发师,并未随行。
虽然名义上是提供“技术支持”,但对研发师们来说,在这样的场合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真正的主角是112厂的技术工人和北陵机场的地勤团队——香洲机场作为民用设施,不具备维护多国战斗机的能力,因此这些工作只能由参展商自行完成。
在国内参展时,只需派遣人员即可;
但若在国外,尤其是航空标准差异较大的地方展出,则必须自带保障设备甚至航空燃料,否则就只能进行静态展示。
例如,勇士飞行表演队出国演出时,至少会有一架伊尔76运输机随行,负责后勤支持。
这看似简单的出国参展,实际上是对一个国家航空工业实力的严格考验。
许宁躺在床上,本想小憩片刻,但思绪如细沙般从记忆的缝隙中缓缓流出,令他难以入眠。
最终,他放弃了休息的念头,起身走到窗前拉开窗帘。
窗外,香江机场那条4000米长的跑道在眼前展开,远处传来的飞机轰鸣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架伊尔78加油机与两架侧卫战机组成的编队正准备降落,它们作为少数将进行试飞展示的外国参展商之一,在航展前期宣传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相比之下,歼8c在最后一刻才决定参展,未能获得足够的宣传时间,在这个时代,媒体主要依赖纸媒和广播电视,十几天的准备显然不足。
而在更高空盘旋的一架双发中型客机引起了许多的思考,那是图波列夫的图204s货机型。
图波列夫一直试图用这款机型打开华夏的民航市场。
尽管图204在1990年首飞,放在九十年代初并不算过时,但这个首飞的时间点也预示着它的命运注定充满挑战。
在失去了华约市场的支撑后,这款独立的飞机型号难以匹敌波音或空客这样拥有完善产品线的巨头,更何况缺乏资金来进行必要的改进。
国内航空公司也无理由选择一款既无明显性能优势又无法融入现有维护体系的新飞机。
图波列夫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该型号作为军用特种飞机平台其实颇具潜力,至少优于图154和运8。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调整其研发以符合华夏的航空工业标准,它还可以成为开发百吨级客机的一个实验平台。
然而,随着11月的到来,新海生产d90项目的命运似乎已定。
历史表明,在d90生产线关闭后,航空部门转向欧洲寻求合作,意图在国内生产100座级别的ae100客机,但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空客随后基于ae100的研发推出了a318客机。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原本为升级飞机生产线投入的巨额资金只能用于支持天津的空客组装线。
同时,那些具备大型飞机制造经验的技术人才,因订单的消失而被迫离职或转行。
这标志着自运10项目以来建立起的技术体系逐渐瓦解,带来了十几年的技术停滞。
直到2015年c919首架原型机下线,华夏才重新获得了干线客机的总装能力。
面对如日中天的波音和空客,想要他们将主要生产环节放在华夏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至于按照华夏标准生产飞机,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在困境中的图波列夫则不同,除了图160外,只要条件合适,几乎可以满足任何要求。
苏霍伊研发局在十一号工程上的让步,也让人对俄易斯合作伙伴的态度更加乐观,不再像过去那样难以合作。
既然需要调整生产标准,那就得和国内的技术团队携手合作。这样一来,在大型飞机研发方面,我们也能借鉴一些宝贵的经验。
许宁深知,自己不能像小说中的仙人那样,通过灌输内功来提升他人的技能水平。
随着项目复杂度的增加,单靠个人力量已经无法完成所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