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永镇午门!朱元璋的残暴!
林安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可行不可行,我还不清楚,不过我觉得,可以先选取一个地方实施,如果有用的话,就可以向整个大明推广!”
朱元璋能够做皇帝,肯定是有自己的几把刷子的,他听得林安的话,后续计划的雏形在他脑海内大概过了一点,沉思片刻,道:
“那好!那就按照魏王说的办!”
而后,他扭头看向朱标,“标儿,你找个时间和宋濂商量一下,看看选哪个州府来弄这件事情!这可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
朱标接过了那张纸,只是大概的扫了眼,内心就大受震撼!
他作为大明帝国常务副皇帝,基本上对于大明的一切民生福祉了如指掌,所以对于如今大明的弊端也是发人深省,说白了就是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一个人却又分身乏术。
况且,他也不是全能的,在其他不了解的方面,他就需要请教太子府内的幕僚。
而林安的做法,就是将这些给他做决策出主意的幕僚,直接成为各个行业的决策者领导者,而这些人听命于他,最后大局则是由他主导把控!
这也就避免了外行领导内行。
“儿臣这就去办!”
朱标是真心希望大明帝国一点一点变好的,见着能够改革弊端的举措,他自然是最唤醒的那个,就连拿着那张纸的手掌都忍不住颤抖着。
落下这句话,便是匆匆离开了。
林安望着朱标的背影,嘴角也是露出一抹笑容来。
纸张上面的内容,则是他根据各个部门的划分总结归纳出来的,例如专门负责农业的,专门负责商业的,专门负责审案的,专门负责查案的,专门负责提拔官员,等等等等!
说白了,把集中在县令知府巡抚身上的大权,一个一个剥夺开来,从而选拔出更专业的人来运作。
这与后世的运行体制基本一致。
虽说各有弊端,但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这种体制绝对是利大于弊。
当然,这么超前的体制直接全国推广,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而朱元璋又很有想法,先是小范围试验,确定成果之后再推广。
只能说,从小乞丐做到九五至尊,朱元璋的各方面的本事还是相当卓越的。
而为什么不是他亲自抄刀呢?
原因很简单!
如今大明的情况,没人能够比朱标更了解,让朱标来主导,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林安还可以根据经验及时纠正。
“陛下……”
就在气氛一片和睦之际,汤和的声音不合时宜的响起。
朱元璋的目光这才落在汤和身上,他走到跟前,轻轻将这个老伙计扶起来,叹气道:
“老哥哥,他们是自作孽不可活,你又何必替他们求情呢?”
此刻的朱元璋相当无奈,他原本想着让汤和帮自己,却没想到,汤和动了恻隐之心,反倒是给那些人求情起来。
汤和道:“陛下,老臣也不是替他们求情,主要是如今北边大元尚在,南边还未完全收服,若是把武将们都杀了,等外敌入侵的时候,陛下就会无将可用啊!”
朱元璋闻言一愣,他先前倒是没有想到这一茬上去,但皇帝怎么能承认自己错了呢,他当即把锅推到了李善长身上。
“这毕竟是韩国公提出来的,要求严查,咱也不好视而不见啊!”
“要不这样,朕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将功赎罪吧!”
汤和闻言,瞬间眼前一亮,但他还没有欢喜,下意识的就看向了魏王林安。
很明显,如果这个时候林安反对的话,皇帝很有可能会转变主意,不过好在,林安并没有任何反应。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元璋又道:“有人诬陷老四和徐达造反,这个事情,必须要有人承担责任!”
他说着,便是朝着外面大声道:“把赵庸、郭兴和陆仲亨给我拿了!其余人等,朕一概不究!”
哗啦啦——
锦衣卫飞快而去,非常干脆利索的将三人锁住,直接蛮横的拖走了。
林安看了眼,又淡淡收回视线。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杀一批,朱元璋的权谋之术玩的溜啊!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正所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历史已经无数次验证过这个道理!
事已至此,汤和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皇子重臣谋反一案,就此高高抬起,轻轻落下。
不过此时的余波还影响得相当深远。
陆仲亨三人,下午被打入大牢,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连夜进行三堂会审,到半夜的时候,罪名已经定下了。
最严重的便是陆仲亨,撺掇造反,伪造事实,构陷皇子,不忠不义之徒!
罪名最轻的就当属郭兴,铺张浪费,纸醉金迷,在朝廷为了支援前线而举步维艰之际,郭兴花天酒地,一天开销,数百万雪花银!
须知,在如今一座处于皇城中心地带的三进三出的大院子,也不过一万多两银子而已,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约莫在一二两银子左右。
要问郭兴干什么